百姓如牛马,得要时时鞭策,才能做好事。
至于这过程中会不会有百姓不愿意不想白白等死,妄图掀起乱子?
反正只要一遭灾,各地就会有严格的卡哨,防止灾民四处流窜,变成无恶不作的流民。
因而就算生出乱子来,遭殃的也不过是当地的一些土财主和商户,就算真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冲到府衙去。
大不了给那个在赈灾过程中为拯救百姓而战死的好官在史书上记两句话,肯定一下功绩,再给点钱财抚慰一下家中的亲眷。
这一套流程户部那帮人已经做得无比熟练了,既能完成皇上的圣命,又留下了多数人的性命,所有参与其中的人还能趁机发一笔小财。
三方共赢,何乐而不为?
现在忽然跳出一个莽夫,把军粮用来赈灾,这对吗?
人家那些有钱的大家商贾设粥棚发放粮食,是人家心好,也能避免被灾民们记恨上,哪天出了乱子被最先杀了祭天。
同时也能在官府面前示弱,遭了灾,他们也是大出血了的,免被盯上来个秋后算账。
你一堂堂军侯,用的还是军粮,掺和进来是怎么一回事?
领兵打仗不也需要精通文墨博古通今嘛,是太习惯了一切都用武力粗暴的去解决,以为这套方法对那些浸淫官场已久的文官们也受用?
想得美!
蒋梅荪来这么一出,他这辈子别想赈灾粮能够安稳的下来。
若是让人上门去抢,那可真就是把人给得罪死了。
论嘴皮子,谁说得过那帮人?
只怕都等不到赈灾事情结束,朝中就会有人针对此事参他一本。
肯定不可能怪他提前救了百姓,可他擅自动用军粮已是事实。
朱佑霆:还有呢?军粮是肯定不够的,他还做了什么?
李明:据收到的最新消息,宋世子已经离了京城,往南边去了。
又是手一抖,这回对面的小水瓶一个没破。
怎么把宋墨给忘了?蒋梅荪要坐镇福亭赈灾,那么追索赈灾粮一事,不就只能让宋墨来了?
以宋墨的脾气,还真干的出硬抢的事,说不定还会动刀子。
那帮文人都有自认威武不能屈的傲骨,即便被人把刀架脖子上,配合力度也有限。
要想筹措到足够的粮草,宋墨不得把苏杭一带大城小镇全都跑个遍?
还没正式踏入官场呢,就先得罪了整个国家最有钱的一片地方。
蒋梅荪这个祸害!
还好这人没几天好活了,原本还只是秘密进京,这下大概率要被押送进京了。
这样更好,身边一个亲信没有,只有一队押解的缉影卫。
一边是父皇身边训练有素的暗卫,一边两船杀人抢劫最在行的海匪,足够杀个你死我亡了。
朱佑霆这次抽出了三支箭架在弓上,眼神狠厉。
这可是你自找的,那灾也遭得巧,老天爷都帮他。
院中再次响起炸裂声,三个小瓶齐齐爆开,水浆迸出,煞是壮观。
综影视之万人之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