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名儒,被称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他是千古忠臣,死守气节,却落得个诛十足的下场。
让我们来了解方孝孺的一生1357年,方孝孺出生在一个名儒世家,父亲方克勤是元末明初有名的儒家学者。
明太祖洪武年间,方父做过山东济宁的知府,在任期间恪守本分,奉公守法,被写进明史循吏传,是个受人爱戴的父母官。
从小在父亲的教诲下,方孝儒深谙儒道,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因为父亲的关系,小芳从小就穿梭在儒学界的名流之间,对于儒学有了很多自己的见解,这些名流们对他也多有赞誉,当时曹国公李文忠更是预言他能成为国士,这是多么高的。
不过方孝孺确实配得上。方孝学习十分刻苦,从小富有卷王的称号,写得一手好字,小楷莫安记,取法正宗,线条古立上,颇有柳公权之风,字如其人,充满正治之气,有一股宁折不弯的骨气。要想写好文章,首先得有阅读量。
方孝孺每天能看一寸厚以上的书,由于做文章、做学问都很厉害,远近闻名。乡里乡亲将他比作小韩愈,明史中便是这样写他笑如又炯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惟文雄脉醇厚,乡人呼为小韩子方。
孝孺公文章纯申雄脉,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颂。读一个人的文字,往往能感受到一个人的内心力量。房孝孺便是将自己的志向和世界观都写进了自己的作品。政论、史论、散文、诗歌没有他不擅长的。
他擅长托物言志。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常常看到他对于人生、对于官场的思考。比如在鹦鹉中,他以鹦鹉的处境映照自己的职场生涯,认为自己解言语,于是被求入雕笼,进入不够自由的职场,表达了祸福相因的思考,是富有哲思的人生感悟。有琴勿字传佳音,玉立雕龙万里心,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他在豫让论中大谈为人臣子的职责,他认为应尽忠,应节制,死后才能问心无愧,这也确实成为他一生为官的宗旨。
方孝孺不但家学渊源,而且师出名门。洪武九年,房复被贬江谱为了。当儿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熏陶,就让方孝孺去京师拜见宋濂,没错,就是那个幼时及世学的宋濂,相传两人初见时便促膝长谈了三个小时,可见宋濂对这个后生十分的看好。
方孝孺年轻时便有如此才气和志向,又写得了公文,做得了学问,简直就是天选。打工人入世,仿佛是上天被方孝儒选好的路。
洪武十五年,早已名声在外的方孝孺第一次收到举荐。见过方孝孺后,朱元璋也承认这是一个可以用到老的人才,朱元璋还特地命人七写几句,视其为人。
方孝孺正直而后作细节控,狠狠拿捏了朱元璋,不过他暂时没有启用方孝孺的打算,就把方孝孺送了回去,不久,方孝孺被仇家盯上,想要置他于死地。
大明风云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