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为我撑伞,紧握着我的手,
告诉我星星的方向,陪我走一段路。
——几米《地下铁》
一
高一时我想,也许毕业典礼结束后我能和他道别吧,那时我可以说一些上学时不敢说的话。
没想到他连毕业典礼都不曾出席。
那时的我才意识到,道别并不需要你准备好。离别来的悄然无声且不容抗拒,所谓的“还没准备好”,其实只是“不舍得离开”。
一切刻意躲避的“再见祝好”,都早已隐藏在过往的字里行间。
二
他来我们高中时刚过23岁生日,白净的,明朗的,十足的清新大学生模样。他走上讲台,笑着对我们说,我是你们接下来的语文老师。
他说“为文先为人”,又说“抱道不曲,拥书自乐”,说了许多话,我全记在了日记本里。
班内竞选职务,我报名成了他的课代表。好像这样就能离他近一点。可能确实如此,把作业抱去办公室时碰上老师们在一起聊天吃零食,我能得到他的一把糖果。碰上他的晚自习,回寝前我们会互道一声晚安。
我不爱吃甜食,糖果装在口袋里碰巧被同学发现,于是一哄而上分发殆尽,我什么也没能留下。
三
高一时他要求我们重视阅读和感悟,我问他我能不能看《苏菲的世界》。他挑了挑眉,说这本书不太好读。
其实我知道。这是本哲学入门书,而我的思辨能力一直很差。这本书我曾尝试了三次也没能读完,只是听了他的质疑,那刹那鬼使神差,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看下去。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从苏格拉底到伊比鸠鲁再到洛克到尼采,我在摘抄本里和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他说我有“诗人般忧郁的心灵”。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细腻的人,只是通身的敏锐神经全放在了他身上。平时读书也不会有那样多的感悟,但有了倾诉对象,情绪立马如天池乍泻。我开始捕捉生活中细小的悲伤与美好,并通过文字传递给他。在周末,他再通过夹在作业本里的便利贴反馈给我。
便利贴上写的不是评语,更类似于碎碎念。他和我一样写着初夏宿舍楼下的蛙鸣,或者早春便已凋零的花。
后来他问我,最喜欢里面的哪个哲学家。我说罗素,他那句名言过于经典,以至于第一眼我便铭记于心。
“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我没说出来的话是,他就是我头顶的星星。
四
我说“因为他而喜欢上阅读”,这句话毫不夸张。我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才能勉强走进他的世界,而在阅读的同时,我又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他在我生日时送了一本《护身符》作为礼物。罗贝托•波拉尼奥是我们共同喜欢的作家。
他说:这是送你的护身符。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形式的“护身符”。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被庇佑了。
冬雪颂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