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留不住灵魂”,这句话道尽了无数游子的心酸与无奈,也精准地勾勒出漂泊之人在现实与理想、生存与归属间徘徊挣扎的复杂心境。
故乡,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欢笑、青春的懵懂。记忆里,是村口那棵老槐树,夏日里洒下一片阴凉,是邻里乡亲质朴的笑脸,逢年过节时的热络寒暄。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故乡的发展步伐难以匹配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为了追寻更好的物质生活,为了给家人更坚实的依靠,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前往他乡的征程。故乡的薪资水平有限,就业机会稀缺,难以支撑起我们对未来的憧憬,肉身只能在他乡的车水马龙中奔波忙碌,为生计而操劳。
他乡,是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是灯火辉煌的商业街区,看似充满无限可能。在这里,我们怀揣梦想,日夜拼搏,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谋得一席之地。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孤独与迷茫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走在异乡的街头,周围是陌生的面孔,耳边是听不懂的方言,心中那份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在他乡取得的成就,似乎总是缺少一份根基,灵魂仿佛飘荡在空中,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港湾。这里的繁华属于城市,而不属于漂泊的我们,心中始终有着寄人篱下的漂泊感。
但漂泊的生活并非只有苦涩,在他乡的闯荡,让我们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学到了新的知识与技能,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与思维。这些经历,如同一块块基石,夯实了我们人生的道路。而故乡,也在时代的浪潮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兴产业逐渐兴起,正张开怀抱欢迎游子的回归。
或许,我们不应再执着于故乡与他乡的对立,而应将二者视为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乡的历练,让我们有能力反哺故乡;故乡的牵挂,给予我们在他乡拼搏的力量。心若有所安,何处不是归乡?当我们不再将肉身与灵魂割裂,而是以一种更包容、更豁达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便会发现,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爱,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未来的希望,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之所,实现自我的价值,让生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最近下班后会在家漫无目的放着播客
喜欢听一些内核坚定的创作者娓娓道来
昨天听到贾樟柯说起这句
''离开故乡,才会获得故乡''
身处故乡时从来不自知,甚至待不下去
只有离开时才会有所怀念
每隔几年的回老家是我用来完成的任务
完成记录/寻觅记忆/被老人多看一眼的任务
表弟已经开始交卷,生了孩子,赡养父母
我却还在踌躇,思索我是否走进过正确的考场
没有什么新的命题,我们还在路上
少时喜海,如今乐山。
年少时,总以为大海浩瀚,能包容一切。
中年以后,走过太多地方,慢慢爱上了山。
山上的树木、石头,都曾与前人相遇。
与山结缘,犹如与前人对话。
一切的妄念和业障都昭然若揭。
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又说,但远山长,云乱晓山青。
弘一法师说,近观山色苍然青,远观山色郁然翠。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是幻,万法皆然。
本乐长老说,越不过的从来不是山,而是你数不清的执念。
大部分的痛苦,都是我们不肯离场的结果,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
成年人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来时珍惜,去时释然,尽己所能,顺其自然。
人活杂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