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这条小河不知道流经了几代人,从我出生就有,据妈妈说是老一辈用锄头挖出来的,河的上游是高家冲上湾,采碎石为生,所以这水是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特别干净清甜。
故乡的这条小河,流经我们的村庄,也经过着我们的人生。小时候,妈妈在这里洗菜,洗衣服,洗过年的鸡鸭鱼肉,洗年关要榨粉的白薯,洗要打糍粑的糯米,洗要做豆腐的黄豆,那时候的小河可热闹了。天天络绎不绝,充满村里人的欢声笑语和家常话。小河边的石头也早已被磨得光溜溜的,磨刀的地方有磨刀石般的缺口,光滑泛白,洗衣服的地方平坦干净,受尽水的洗礼。去放牛的,浇菜的,摘菜的,都要经过这条小河,人们牵着牛,挑着担,经过两块预石板搭的小桥,和下面河里的人东一句西一句的聊家常,河水不知疲倦的流淌。故乡的小河就像一个日历,记录着村里人一年到头的生活。
小河还是我们童年的快乐之源,暑假的时候,和小伙伴在河里摸鱼摸蟹,回家背着大人炒来做零食解馋。或者用罐头瓶装上剩饭,用毛线沿着瓶口绕一圈固定,放到水里沉下去,有小鱼觅食就会钻进罐头瓶里,然后我们瞅准了时机再快速拎起来,就能捕到几条小鱼,自己玩或者喂猫都是乐趣。
在河边洗衣服也有乐趣,小时候农村洗衣服都是用芒锤,就是一根粗的扁的木棒,用它来敲打衣服,可以把肥皂水打出来,这样涮起来干净。但是这样衣服也磨损得快。小的时候我帮妈妈洗衣服,大人们看见了总要夸一句“好能干”心里听了总泛起一阵骄傲。
洗衣服的人还喜欢在河边的石缝里放几块用剩下的肥皂,以免有时候忘记带肥皂,有时路人需要洗点什么也不用借,自己取来洗了放回去就是,这好像是洗衣人之间的默契。所以,小时候我们经常在石缝里找肥皂,摘桃吃桑葚把手弄脏了,果汁粘在手上黏糊糊了,用肥皂一洗,立刻干净。为了报答,我们也喜欢放一些剩肥皂到石头缝里去,好让路过的人用。不过,长大了以后,往石头缝里放肥皂的人也少了,再往后,逐渐没有人往石头缝里放肥皂了。今年春天我回家过五一,还扒着石头缝好一通找,却没有发现肥皂,想来来河边洗衣服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都有洗衣机了,这不能不说是童年逝去的一种遗憾。
“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
钱钟书一语道出家的意义:家是身体休息的地方,也是心灵休憩的场所。无论我们与人事如何奔波疲累,有家就有依靠,有永远的归处。
一个幸福温暖的家,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经营,小事不指责,大事一起扛,凡事多体谅,家庭才能和谐美满。
一个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沟通是标配,陪伴是高配,理解是顶配。记住,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是唯一不需要理由就可以回去的地方,是一个永远都能接纳自己的地方,家是安心的港湾,是温暖的烟火,家是松弛的治愈,长情的告白。
祝愿每个人有家有爱有温暖,风雨里做个大人,屋檐下做个孩子。
下车就哭了!人是不是到了三十岁之后就开始怀旧!总是做梦回到童年生活的家。今天终于回来了,一个人谁也没打招呼,自己转了一圈又一圈。我记得换牙时我还把牙齿往屋顶上扔,还在土里埋了些什么,给未来的自己,但是路已经浇上了水泥。
曾经二十岁的时候一个劲的想在大城市憧憬未来,从没想过回到故乡看一看,有近二十年没来了,小时候的老房子早就卖给了别人拆拆建建不复从前。看到新建的房子和破败的老屋,眼泪止不住的流。有些邻居不在世了,有些邻居年轻的去了城里,老的还在家。只跟路过一个后面嫁过来的阿姨打了声招呼聊了一下自己是哪家的,认识的老人好像在屋里面,就没敲门打扰。
人活杂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