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女子,或者原本要沦落到勾栏瓦舍,或者就是卖身为奴,清梨便开了纺织工坊,为了提高女子地位,也为了让人少一些闲言碎语,让工作更好的推行,规定只收女子。
这倒没有引起什么反对,女红本就被认为是女子的本职,把女人弄到一处织布做针线,谁也不能多说什么。
纺织工坊里原先只有清梨救助的女子,还有一些年纪大的老婆婆,针线看不清,织布还是一把好手,后来便陆陆续续来了一些穷苦家庭的女子,也是走投无路,听说这个工坊收女工,问了来的,这年头女人没有职业,只有一种:那就是出卖肉体。
一时间清梨的工坊来的人特别多,还有一些特别年幼的女童,清梨也顾不上这是童工,全部收下了,不然恐怕就要被卖到别的地方去了。
纺织工坊越加的热闹,有一些识字的已被提拔成了管理层,女人自己有了工钱,腰杆子也硬,而且中午还管一顿饭,一荤两素,比照普通百姓来说,这算十分奢侈了。
许多女工自己把饭省下拿回家吃,清梨也不管, 就是要让人知道她们工坊待遇好。
至于销路,最不需要愁的就是销路,按照现代的说法,这个工坊大小也算是个国企了,光是政府内部的单子就多到接不完。
整个慈幼局(就是现在清梨负责的机构的名字)周边的土地都被清梨规划出来,就是一个大型的住宅+学校+医院+商务的生态圈,清梨还规划了交通,一时间这里成为超级热的一个商圈,本来不是这里的人也被吸引到这里,来摆摊做小生意的,来看热闹的,听说这里什么东西新奇来消费的,怎么说呢,就是有一种GDP爆发的感觉。
原本呢,清梨这个赡养老人,慈济孤儿,顺带救助女子的差事,本来是需要投入一大笔钱进去还听不到响声的,现在不仅没有花钱,还赚了好多钱。
户部尚书在清梨第一天去要银子的时候,铁公鸡一般舍不得给,抠抠搜搜的,现在见着清梨就是“王大人呐,您还缺不缺钱啊,不够就说,利息也不多,就按照你当初拿钱的时候说的来。”
清梨一笑,“谢谢李大人了,慈幼局现在什么都缺,百废待兴,就是不缺银子使唤。”
户部尚书李大人再次后悔,为什么当初清梨说要和户部合作的时候,他怕这是个无底洞,不肯,就是说,有没有可能重来一次,他傍上这棵大树,现在户部也不至于看着流水一样的银子流口水了。
其实宋朝的经济是相当繁荣的,纸币什么的都是宋朝出现的,只不过没有什么大商人,给人的错觉好像是宋朝经济不发达,其实东京的夜市上已经有外卖了你敢信?
要是北宋没有变南宋,说不定还没等到21世纪,大家都上四休三了。
算了,不说这个了。反正,目前的形势就是需要一个火种,以妇女之勤劳,能干,朴实,只要给她们一个就业的机会,一切便都会发展起来的。
也许上层阶级会考虑这个那个的,说什么祖制,天命,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有钱,能吃饱饭,养活自己,就等于一切。
作者:我不是个喜欢分享自己的作者,怕大家厌烦,只老老实实码字,让大家看文就好。今日是外婆葬礼,我昨天生理期来了,今天的各种仪式不被允许参加,因为来了月经的女子不洁。从早到晚的仪式已经结束最重要部分,明天葬礼结束。此刻我的心情渐渐归于宁静,几天之内,我失去的,不止是外婆。
综影视之清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