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籽:年少入道
太平公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史书评价她“多权略”“频著大勋”。按照今天的讲法,就是她是既有政治抱负又有政治能量的政坛女强人。不过无论我们用什么语言来概括她,其实都是按照她最终的政治身份和形象来给她定位的。但是,太平公主真的一生下来就是个政治动物吗?实情并非如此。事实上,太平公主在童年和少女时代,完全是按照从孝女到贤妻再到良母的传统女性标准模式来打造的。
史书中记载,太平公主的第一个形象就是模范孝女。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她在很小的年纪,为了替母亲武则天给外祖母杨夫人尽孝,出家当了女道士。这位杨夫人出身高贵,四十多岁嫁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为他生了三个女儿。杨夫人不仅给了武则天生命,更成了她政治生涯的最早帮手,无论武则天是入宫还是当皇后,背后都有这位杨老太太的身影。她也算是为武则天鞍前马后,出力多多。
公元670年,杨夫人去世,武则天失去了一个心灵的依傍,倍感神伤。怎么表达对母亲的无尽哀思呢?李唐皇室一向标榜自己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后人,所以信仰道教。而当时道教认为,如果家里有晚辈入道,当个道士,就会给死去的亲人带来福气,让他们在阴间过得更好。
按照这种理念,作为女儿的武则天此时如果出家当女道士,就能给母亲杨夫人修得冥福,这可是个不错的尽孝办法。可是武则天与唐高宗并称“二圣”,身为国母,哪能说出家就出家呀。那怎么办呢?武则天想到了她的掌上明珠、可爱的小女儿,就让她替母亲尽孝吧。于是,她就让小女儿替她出家当了女道士。
当然,这个小女儿当时可不叫“太平公主”。既然当了女道士,就得起个道号,这道号就是“太平”。我们现在习惯称她为“太平公主”,其实就是从这儿来的。从这个道号我们可以看出,唐高宗和武则天对这个唯一活下来的女儿倍感珍惜,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他们都希望这个宝贝女儿能太太平平地度过一生。
在汉语里,孝顺连称,顺即为孝。一个小公主能够顺从母后的心愿,出家给外祖母修冥福,这当然是模范孝行。
那么表现出如此优秀传统品质的太平公主当时多大年纪呢?中国的历史文献尽管卷帙浩繁,可惜,女性的空间总是被一再压缩,即便是曾经差不多拥有天下的太平公主,她的出生年月在史书中也没有任何记载。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依据她哥哥们的情况大体推测一下。太平公主最小的哥哥李旦生于公元662年,按照他的年龄推算,太平公主最早应该生于663年,那么到670年,她最大也只有七岁,还是个小孩儿。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道教呀,所以当道士只是顺从母命走走过场而已,偶尔出席几次活动秀一秀,基本上属于“玩票”性质。
既然是“玩票”,那就并没有真正离开父母身边。可是在中国古代,女孩子一般是不能在娘家终老一生的,长大成人之后就要出嫁了。那么太平公主嫁给谁了呢?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她差一点成了吐蕃人的媳妇。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吐蕃是现在藏族的前身,和唐朝差不多同时崛起。它与唐朝毗邻,势力强大,为了维护关系,唐太宗曾经派文成公主和亲,让她嫁给吐蕃赞普(国王)松赞干布,这也是汉藏民族友好往来的一段佳话。
和亲是古代中原王朝安抚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常用手段。当年汉高祖刘邦率大军攻打匈奴,在白登山(今天的山西大同)被围七天,几乎丧命,后来贿赂匈奴阏氏(王后)才得以解围。
橙子书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