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脱险后,把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这才赢得了汉初北部边疆的和平。刘邦开创了中原王朝嫁女和亲的传统,唐太宗又开创了唐朝和亲吐蕃的传统,到唐高宗一朝,这个传统又要发挥作用了。话说吐蕃在唐朝的西南边境越来越强大,到了唐高宗时期,经常在现在甘肃、青海一带攻城略地,让唐朝这个“常胜将军”大丢面子。
当然,吐蕃毕竟地瘠民贫,国力远不如唐朝,也难打持久战,于是就请求与唐朝和亲,缔结友好关系。那时候,唐高宗在世的女儿一共有三个,老大、老二都是被武则天害死的萧淑妃所生,当时早已经出嫁了。唐高宗身边待字闺中的只有小女儿太平公主,十二三岁的年纪,按照唐朝人的标准,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吐蕃人事先已经摸清了情况,口气很大,开口便要太平公主和亲。
要不要安排太平公主远嫁呢?这下,唐高宗和武则天犯难了。照理说,和亲是一件好事,边疆可以安宁,战士可以回家,这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但是吐蕃实在太远了,当时也没有青藏铁路啊,那可真是“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了,武则天怎么舍得让唯一的亲生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呢?
在国家统治和慈母情怀之间,武则天选择了当慈母。可是吐蕃那边又不好直接拒绝,怎么办呢?太平公主幼年时,不是半真半假地当过女道士吗?干脆让她正式入道算了。道教崇尚宗教独身主义,总不能要求女道士成婚吧?于是武则天下令,马上给太平公主修建一座道观,就叫太平观,让她搬进去住。于是十几岁的小太平当了观主,而且像模像样地举行了受戒仪式,出家了。这样一来,吐蕃没话说了,和亲的事情也就不再提起。
虽然太平公主真的出家了,不过按照唐高宗和武则天当时的想法,恐怕也只是暂时避避风头而已,一旦吐蕃彻底死心,还是要让女儿还俗的。可是,当时已经是唐高宗统治的后期,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而武则天忙着积聚势力夺权,两个人都没有心思管小女儿的事情了。另外,当父母的总觉得儿女是小孩子,特别是太平公主又是最小的女儿,也许潜意识里希望她在身边多留几年吧。可是,春花秋月等闲度,美眷如花,流年似水。道观中的太平公主,眼看着自己的大好青春悄悄溜走,心里难免有些着急,但父皇母后就是不提还俗出嫁的事。
橙子书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