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些挑刺的人会指出,乔叟这首诗有问题呀,英国的2月14号还很冷,鸟儿怎么可能在那天挑选伴侣呢?有人就考证说其实在乔叟写这首诗的1382年,圣瓦伦丁日可能并不是今天的2月14日而是5月2日。事实上在中世纪圣瓦伦丁节的时间确实是不固定的,有些地方还有六月七月的。而乔叟之所以把那一天和爱情联系起来也完全是一个偶然,因为在那一年的5月3日英格兰国王理查二世迎娶了波西米亚公主安妮。乔叟真正想歌颂的其实是国王的大婚,虽然说这类王室婚礼多半是政治联姻,但是好歹和爱情扯上了边。

理查二世和安妮公主的婚礼
按说一般的诗人写首诗也未必能引起一个潮流呀,可偏偏这位乔叟先生不是一般的诗人。他被人为是创造了英国民族文学典范的诗人,后来的诗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乎从此之后就不断有诗人把爱情和圣瓦伦丁节联系到了一起。比如威廉莎士比亚,约翰多恩等知名的诗人,从此这就成了英国文学上的一个传统。这就好比自屈原之后,后来的诗人都把香花和美人联系在一起。如此看来还是咱们的七夕节和爱情的关系更大一些,至少咱们的七夕节传说一开始就是和爱情有关的。
三、现代情人节的产生
此后很长时间,人们才把圣瓦伦丁节和爱情联系到了一起,至于说要过节什么的到是没有影的。这就好比我国的诗人很早就写诗歌颂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了,但是也没什么人想把七夕节过成情人节。把圣瓦伦丁节搞成情侣们的节日可以说完全是西方商人们的炒作。而把七夕节打扮成中国情人节当然也是国内商人们的创举。
最早炒作情人节的其实是邮票和贺卡商人。精明的商人发现不少文艺青年会在圣瓦伦丁节给自己的爱人写情诗,这可是个很好的商业机会,于是他们开始推广情人节贺卡和情人节邮票。当然,这只流行于给圣瓦伦丁节赋予爱情含义的英国。很快,不少非文艺青年也开始买这种贺卡送给自己的爱人,但是他们苦于不会写情诗。于是商人们就顺水推舟,开始在贺卡上印刷一些爱情诗,这下就对了广大学渣们的胃口——谁说非得文采好才能泡妞?买买买也是可以的。就这样,圣瓦伦丁节开始和买买买挂上了钩。很快,这种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情人节贺卡就流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然后伴随着欧洲的移民漂洋过海到了美国。1835年,单单是在英国,情人节贺卡就卖出了近四十万张之多。伴随着情人节贺卡的流行,过情人节也逐渐在青年情侣们当中流行开来。

维多利亚时代的情人节贺卡
情人节贺卡的流行也和当时的时代有关,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保守,人们羞于公开表达自己的爱恋,传递贺卡就成了好办法。贴心的商人们还发明了匿名情人节贺卡,专为不好意思表达心意的暗恋者设计。一直到今天,英国人还是流行在情人节那天送贺卡,不过今天的英国人比当年要开放多了,大约也没有那么多匿名贺卡了。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把贺卡制作的更加精致了,贺卡上雕刻了颇具立体感的浮雕,显得更加精美和栩栩如生,这使得这门生意更加有利可图,也更受商人们的青睐。情人节也逐渐成为大众情侣们的节日。再到后来,贺卡上画上了与基督教完全没有关系的丘比特,情人节也就完全世俗化了。

情人节贺卡
终极一家之再次相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