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现代人难以下咽的饺子,竟是村民们一年难得吃一次的美味佳肴,有的人家,甚至连这样的饺子都吃不起,白天梅襄还听到有小孩子边哭边喊:“我要过年,我要穿新衣服,我要吃饺子!为什么我们家没有新衣服、没有饺子?”
年初一,拜新年,村民们换上新衣,互贺新春。说是新衣,也没有几家从头新到脚,大部分人家都只是换了一件套棉袄的罩衣,女孩子们多一两根红布条做的头花,大点的女孩子们和年轻妇人棉衣下绑上马面裙,男孩子们多两根红头绳。一个冬天又是织布又是学医的林萱,没怎么挨晒,皮肤白了许多,戴上红色的头花,更衬得人唇红齿白的,很是漂亮!而林诚,绑上红头绳,好像小哪吒,看得梅襄好想笑。再看看林深,嗯,大一号的小哪吒,不用照镜子,梅襄也知道,自己也像小哪吒。好吧,满村的小哪吒!
在村民的算法里,小孩子们,甭管哪个月份出生的,只要过了新年,便都又长大一岁,于是,梅襄就这么着便十岁啦。梅襄也不太记得这个世界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只记得是冬天,梅花开放的季节,一家人商量了下,最后林奶奶宣布,今年立春正好在年初一,立春梅花分外艳,正是梅香时节,那以后梅襄的生日就定在年初一了。梅襄很满意,这生日好记,寓意也好!大家也觉得挺好!这天中午,一家人难得又奢侈一顿,吃了一顿粗面粉掺着杂粮做的长寿面。
这天林大夫家的医馆门前又再次聚集了很多聊闲天的人。今年下了两场雪,大雪不但给田地提供水分,还能冻死不少害虫,来年的小麦丰收在望,村民们都觉得日子有了盼头,一片喜气洋洋。大家在一起聊孩子,聊牲口,聊庄稼,不知不觉聊到了番薯,于是有人便问林大夫:“林大夫,听说你家种的那什么番薯,半亩地能产三百多斤,真的假的?”
不等林大夫开口,便有另一个人回道:“那还能有假!你何时见过林大夫说瞎话?我家那半亩地也产了三百多斤呢!”
“一亩地能产三百多斤,那这比种谷子高粮能多产一倍,真划算!”
“吃着咋样?能不能常吃?”
“没有毒吧?”
……
村民七嘴八舌,林大夫口才不行,忙不过来,林深和梅襄上去帮忙,连四岁的林诚也过来帮腔:“番薯好吃!叶子也好吃!”
“要怎样种?”
“什么地都能种,最好沙土地,不涝就行。春天天暖后让番薯发芽,芽长长叶子长大点后掰下来栽土里,浇点水,就能活。红薯秧秧长大点,剪一段插土里,一样能活,长两三个月,叶子黄了,红薯就结得差不多了。”
……
于是到年初一傍晚,林大夫和另一家总共还剩三百来斤的番薯,被人拿杂粮换或赊账弄走了一大半。林大夫放言,剩下的他们家要留种,不出了。
第二天,年初二,林奶奶的女儿,林大夫的姐姐,林秀英,即林姑姑,赶着驴车过来走亲戚,给林大夫家带来半袋小米,一篮子粗面粉做的大馒头,还有一小包炸麻花。这真是比什么礼物都实惠!每个小孩得到一个小麻花,咬一口,嘎嘣脆,梅襄感觉从口腔香到了心里,真是太香了!看看其他人,也是一幅香到了的表情。
林姑姑长得和林大夫比较像,算不得漂亮,但一看就是个聪明爽利的人,个子比较高,性子有点大大咧咧,穿的是新衣服,款式虽是女款,但那颜色偏青蓝,也不绑裙子,如果不看发型,不听她说话,只看背影,还以为是个男人。姑父姓周,倒是比林姑姑好看一些,有些男生女相,一双杏眼滴溜溜地转,有些小聪明。林姑姑家有三个孩子,大的是儿子,周彦,比林萱大两岁,中间的是女儿,周玲玲,十一岁,小的也是个儿子,周淇,八岁,两个儿子长得像妈,女儿像爹,倒是会遗传!
林深见梅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