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外妹呢?
别说像母后一样约束娘家了,便是在越氏一族内,她还想优先扶持自己的同胞弟兄呢。
崔氏就恰好介乎两者之间,她贤惠起来是真贤惠,而且贤惠的聪明得体,恰到好处。
自她成为永安宫宫令后,一是用心服侍宣娘娘,衣食起居,细心安排,更是花样百出地哄宣娘娘开怀,宽解宣娘娘忧思。
二是借徐美人一事,替他和母后撕掳开那些流言蜚语,以示皇家一心——那五十杖打的不是五皇子,也不是徐美人,而是那些怀着别样心思的旧东宫一派和见风使舵的小人。
父皇虽废宣娘娘皇后之位,却仍以皇后之礼待之,以皇后食邑养之,他们连称呼都没变,依旧唤宣娘娘为“母后”。
崔氏体会圣意,替宣娘娘将永安宫撑了起来。她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请母后削了五位公侯夫人的门藉,这五人中还有一位是吴大将军的续弦夫人。
一通杀鸡儆猴后,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拿“废后”二字说事。
清了内忧,就是外患。
东海王少有贤名,山野名士常比之为秦之扶苏,为储三十余年,忠厚仁爱,在黔首中颇有人望。他无过被废,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不平,在原先依附在东海王的世族推动下,涌动暗流化为明枪暗箭,不停地射向他这位新太子。
拥护他这位新太子的丰饶一系也不是吃素的,可是两方交战,必有死伤,父皇和他都无意再将长兄扯进漩涡中,可丰饶一系前后拥立一位天子,一位太子,羽翼雄厚,气焰滔天,文昌侯又滞留豫州迟迟不归,朝中一时之间竟然无人敢出面调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崔氏出手了。
她打着宣太后的旗号,光明正大地出入东海王的府邸,也不知道她究竟与长兄说了些什么,长兄居然主动从王府里走了出来。
说来也好笑,长兄避嫌不出,上门求见的人不知凡几,可当他真正站出来的时候,那些人反而不敢冒头了。
还有二姊与二姊婿,也被她说动了,总之夫妻二人加上大舅兄,游山玩水,诗歌唱和,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一件令人为难的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她变成了家事,轻轻巧巧地就翻了篇。
父皇为此不止一次在私下里夸她“秉轴持钧,燮理阴阳,辅弼襄政之良材也”,这赞誉,她倒也确实当得起。
不过,这也不妨碍她不贤惠。
星汉灿烂之人美如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