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汉,伴随着土地集中现象的是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并由此产生出奴隶耕作的大庄园。私人大量蓄养奴婢的现象与两汉王朝相随始终,在东汉末年甚至形成了拥众数千乃至万人的地方豪强,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说土地的集中和人身依附关系的集中是一体的。
唐中期以后,尤其是在宋朝时,地主大量占有奴婢的现象几乎完全消失了。由于政府出于对自耕农户流失的担心对私人蓄奴进行了种种限制,导致依靠奴隶耕种的大庄园几乎不可能出现。同时地主也通过朝廷大开科举实现了“庙堂”和“江湖”之间的身份流动。位处“江湖”的大地主主动替“庙堂”承担了一部分维持稳定、安定乡里的义务。
在唐宋时代,租佃制取代了赤裸裸的奴隶制成为大地产经营的主流,大地主还以宗族首领的身份承担起了一部分社会福利职责。农民对地主的依附性仍然很强,但比起两汉时期已经宽松了不少。
到明清时代,土地的商品属性得到了加强。
在江南的农村,土地的承租过程中出现了“田底”和“田面”的概念。地主只拥有“田底”,而相当于土地使用权的“田面”则可以被佃户买卖、典当或者送人,拥有任意处置的权力。明清的法律对佃户的保护更加周全,类似这种“田底”“田面”分离的土地租赁,即便持有“田面”的承租户拖欠地租,出租方的地主也只能尽力追偿,而不能收回已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说,明清尤其是清朝的土地在集中的同时,又通过田底田面剥离的方式,将集中起来的土地进行了市场化的再分配。处于这样的土地租赁关系下的农民拥有封建时代最大的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
虽然土地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循环贯彻于整个封建社会,但在循环里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却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在削弱。土地关系的发展过程也契合了“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规律。
那么,我想,既然历史是螺旋的,那么,人是不是也是螺旋存在的?
人是不是也是从生到死,再从死到生这样的循环往复呢?
我想,是的吧。就从我所经历的那些故事,以及我脑中闪现出来的梦境来看,前世今生,轮回转世这些佛教上的概念应该是存在的。那么,既然有转生这个奇异的东西,那么死亡存不存在呢?
我想要将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在我忘掉之前。
最后,我决定将这样一部记录定名为《哇伊拉之境》,哇伊拉是一种来自于日本的妖怪,它只有名字与外貌,但是关于这种妖怪,却没有任何资料。我觉得,这种不确定的妖怪似乎很符合我这部作品的主旨,于是我决定将这部作品的标题定名为“哇伊拉”,关于“境”,是我随随便便加上来的,大略是没必要在意了。
(序章 完)
哇伊拉之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