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古代漏壶计时,一昼夜100刻,一刻合现在14分24秒(将近15分钟)。
更。古人将一夜分成五更,从晚上七点开始起更,一更约二个小时。
戌:7--9 pm:初更(一更)
亥:9-11pm:二更
子:11pm-1am:三更(半夜三更指此)
丑:1--3 :四更
寅:3--5: 五更
鼓。古代夜时击鼓报更,有多少更就击多少次鼓。四鼓就是四更。
点。古人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现在24分钟。三更四点,就是半夜12时36分。
时。古人天干地支记时:
子:23--1,三更
丑:1--3 ,四更
寅:3--5, 五更
卯:5--7
辰:7--9
巳:9-11
午:11-13
未:13-15
申:15-17
酉:17-19
戌:19-21, 初更
亥:21-23, 二更
时间的表示法和在古文中的称呼
以申时(15:00-17:00)为例:“申初”指的是15:00,“申正”指的是16:00,“申末”指的是16:00-17:00之间……
关于时间的其它称呼
子:(23-1) 夜半 (午夜、子夜、夜分、中夜、夜中、丙更、夜午)
丑:(1-3) 鸡鸣 (荒鸡)
寅:(3-5) 平旦 (平明、旦明、黎明、早旦、日旦、早晨、昧爽)
卯:(5-7) 日出 (点卯、日上、日生、日始、日晞、旭日)
辰:(7-9) 食时 (早食、宴食)
巳:(9-11) 隔中 (禺中、日禺、日禺中)
秦12段记时
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弹指”、“刹那”、“须臾”等等
这些都是形容时间短暂的词,都出自佛经,不算计时单位。
《僧只律》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朔、望、晦
写作素材技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