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农历每月初一叫作“朔日”。朔日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因为月光其实反射的是太阳的光线,所以天是看不到月光的。这种月相就叫作“朔”、“朔月”或是“新月”。又,新月也指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因为天体轨道会有小角度偏移,所以十六日和十七日也是可能的)叫作“望日”。望日地球运行至月球和太阳之间,当太阳西下时,月亮恰好东升。月亮可以全面反射太阳光,所以在地球上看起来是圆月,这种月相就叫作“望”、“望月”或是“满月”。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从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或是指从天黑到天明,我们可以说“晦朔”。
古文中的四季
三伏
盛夏时节,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反映了中国盛夏时节变化的大概情况,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对农业生产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伏的日期是按干支纪日来确定的。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合起来叫“三伏”。
写作素材技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