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超小超大

桐城派 上 (5-1)

桐城派

形成背景

桐城派以地域而命名,主要因为其早期重要作家皆为江南安庆府桐城人,但是,在桐城派发展早期,并没有旗帜鲜明的使用桐城派这一名字。

前“三祖”戴明世、方苞、刘大櫆,从未以“天下文章在桐城”自居,姚鼐更未明确言“派”。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的,是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说:“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

发展历程

综述

桐城派一般以康熙年间的方苞为初祖,1930年,桐城派殿军马其昶去世,桐城派至此才划上句号。

桐城派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桐城派以活动于康熙至嘉庆年间的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主要代表。这三人均为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得名。方苞关于古文文论基本纲领的“义法”说;刘大櫆关于“神气”、“音节”、“字句”的文章要素理论;姚鼐关于“义理、考据、辞章”的古文创作论,奠定了桐城派的古文理论体系。

中期,桐城派主要活动于晚清时期,主要代表有梅曾亮、方东树、曾国藩、黎庶昌、吴汝纶等人。这一时期的桐城派在时代变化面前,一方面承继桐城派先辈衣钵,一方面在古文理论与创作上都有所变革,一定程度跟上了时代变革的步伐。

后期,桐城派,即桐城派末流,主要活动于辛亥革命以后,其遗老林纾、马其昶等人固守桐城派古文与程朱义理,在新文化运动中被斥为“谬种”、“妖孽”。

初创时期

时间为清康熙、乾隆年间,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刘大櫆。

明代中叶以后,桐城学术兴起,“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传人”。明末清初,方以智、钱澄之等人致力于古文振兴,开桐城派先河。戴名世是桐城派孕育过程的继往开来者,提出了“言有物”、“修辞立其诚”的见解,实为桐城派义法理论的先驱。

1644年,清王朝入关,为巩固地位,尊崇儒家理学,以软硬两手迫使知识分子就范。方苞领导的古文流派应运而生。方苞,“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王兆符《方望溪先生文集序》)。以后,他在《读史记八书》《书史记十表后》中提出了“义法”主张。及至从《南山集》案中解脱后,“义法”说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完备,1733年方苞编成《古文约选》,为“义法”说提供了示范,自此“义法”受到重视。方苞授徒数十年,成为推动桐城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主要有县人叶酉、张莘农,宁化雷铉,吴江沈彤,天津王又朴,仁和沈庭芳,大兴王兆符,歙县程鉴等。刘大櫆,主要在乾隆时期。继续方苞“义法”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神气”说。其弟子以桐城姚鼐、王灼,歙县吴定、程晋芳,常州钱鲁斯等最为闻名。其徒有阳湖陆补孙、陆邵人、董估成、董思诚、张琦,武进董士锡、谢士元、汤春帆,无锡秦小岘,山阴王绍文,钱塘戴熙等数十人,自成“阳湖派”—实为桐城派初创期的别支。

兴盛时期

时间为乾隆年间至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代表人物是姚鼐。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忘川风华录之跨越千年 连载中
忘川风华录之跨越千年
虐不虐
0.2万字4个月前
乱世众生相 连载中
乱世众生相
一缕微风绕指尖
一个小小的灵感
0.6万字4个月前
我爱你,中国历史 连载中
我爱你,中国历史
瑛笙茉华
五星红旗飘扬着,从北京走向世界,从陆地飘向海洋,从地球飞向太空,他笑迎挑战,竞争风流;他始终灿烂夺目。从五星红旗与世界各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前......
0.8万字4个月前
三个世纪 连载中
三个世纪
欢欢邃邃
0.1万字3个月前
唯我永存,历史 连载中
唯我永存,历史
流华丫
这两天每天都在复习背诵小高考的历史手册,背的有一点癫了,所以想着写本小说加深印象,顺便放松一下内容的话,大概就是背诵手册上的知识点,不出意外......
0.2万字3个月前
柯家 连载中
柯家
林子晚
体重我根据CS拒绝了
0.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