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果子撤掉,贾母吩咐两个老嬷嬷领着黛玉去拜见两位舅父。此刻,贾赦的妻子邢氏连忙起身,含笑提议:“我带着外甥女过去,这样也方便。”贾母笑着回应:“说的也是,那你去吧,不用再过来了。”邢氏应声“是”,随后领着黛玉向王夫人告别,众人送到穿堂门前。穿过垂花门,早已有一辆翠绿色帷幕、青油涂饰的马车等候在那里。邢夫人牵着黛玉的手,登上马车,仆妇们放下车帘,才命小厮们抬着车,驶向宽阔的道路,再由驯良的骡子牵引,从西角门出去,向东经过荣国府的大门,便进入了另一座漆黑大门之中。走至仪门前,众小厮才退下,掀开车帘。邢夫人扶着黛玉,步入庭院。黛玉揣测这些建筑庭院,定是从荣府的花园中分隔出来的。她们穿过三层仪门,眼前的正房、厢房、走廊,都显得小巧而精致,不同于刚才所见的宏伟壮观。院内,各处的树木、山石点缀其间,自成一番景致。不久,她们进入正室,立刻有众多穿着华丽的姬妾和丫鬟迎了上来。
邢夫人让黛玉坐下,随后吩咐仆人去书房传话给贾赦。不久,仆人说:“近日身体不舒服,若与姑娘见面,怕勾起双方的伤心事,就不能见面。劝姑娘不要因思念家乡而难过,此处有老太太和舅母的庇护,就应该像在自己家中一样。虽然姐妹们或许不识多少字,但众人的陪伴足以驱散烦恼。若有任何不高兴的事,只管向我们说,不用见外。” 黛玉连忙起身,一一聆听完毕。稍作停留,她便提出告别。邢夫人竭力挽留,邀请她在府中吃晚饭。黛玉婉笑道:“承蒙舅母厚爱,邀我共进晚餐,本当欣然接受;只是还须去拜见二舅舅,担心领了恩赐后再去恐怕失礼,改日再来打扰也不迟,还望舅母理解。”邢夫人听后,颔首赞同:“你说得确实有理。”于是,她立刻安排两名婆子,用刚才的马车小心翼翼地送黛玉回去。临行前,邢夫人亲自送到大门口,又再三叮咛仆人们几句,直到马车消失在视线中才返回。
黛玉进入荣国府,马车悄然停驻,一众婆子领着她,沿着东侧的曲径穿过了一个横贯东西的穿堂,一路向南,直至一座宏大的厅堂。门前隐现一个宽敞的庭院,上房五间,气派非凡,两侧厢房错落有致,格局开阔,与贾母之处不一样,黛玉方才知道这是内宅。大路笔直,直通府邸大门,彰显出家族的威严与显赫。进入堂屋,目光所及,一块红金九龙青色的巨匾高悬,上镌刻着三个硕大的字——“荣禧堂”。下方细字记录着赐匾之日与人——“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更有帝王御笔的宝印熠熠生辉。大紫檀案几雕饰着腾跃的螭龙,其上立着近三尺高的青铜鼎,鼎身青绿,古韵盎然。两侧分别挂有隋代的青龙画卷和金蜼彝器,而玻璃座上的珠串则如日月般闪烁,映照着整个厅堂,宛如云蒸霞蔚,流光溢彩。匾额下方一行小字述说着:“同乡世交弟,功勋袭位东安郡王穆莳,敬拜手书”。原来,王夫人平日里并不在此正厅停留,只在东侧三间小房子里休息。于是,老嬷嬷领着黛玉进入东房。屋子里靠近窗户那里,铺着大红的洋罽地毯,中央摆设着大红金钱蟒纹的靠背椅,配上石青色的金钱蟒枕头,以及明黄的金钱蟒大条褥,尽显华贵。两旁各置一对梅花形状的洋漆小几,雅致而和谐。
左侧案几上,一座古朴的文王鼎静静地立着,旁边散落着精致的银匙和象牙筷子,还有一只散发淡香的漆盒。右侧的几案上,则是一只珍贵的汝窑美人觚,里面插满了当季的鲜花,与一旁摆放的茶盏和唾壶相互映衬。地面靠西边,一排四张椅子均被银红色的撒花椅垫温柔覆盖,每张椅子下还配有精巧的脚踏板。椅子两侧另有两座高几,几上茶碗与花瓶陈列得恰到好处,其余的摆设皆不言而喻,尽显华贵。婆子们请黛玉坐在炕上,炕沿两侧整齐地铺着两床锦褥。黛玉揣摩着座位的礼序,便没去炕上,而是选择了东边的一张椅子坐下。房中的丫鬟们立刻端上香茗,黛玉一边品茶,一边仔细观察这些丫鬟。她们的装扮、衣裙的质地,甚至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翻译版红楼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