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天幕持续了一个星期,没有丝毫变化。这也给了那些没有纸张的朝代制造大量纸张的时间,再也不用担心记载东西时不够用或临时抽调了。制出的纸张优先供给朝廷,以备天幕再次开启。有纸的朝代也下达了命令,召集了许多文官一起记录这些珍贵的信息,只要天幕前线出现有价值的东西,立刻记录下来。
前提是那些东西对他们有帮助,比如一些政策或是措施。如果只是什么舞蹈,那也没什么必要记录。苦了那些史官,一个人得干好多份工作,挨个记录。
等众人都以为天幕要再隔一年才会开启时,天幕再次出现了,新的视频开始播放。
《杂交水稻》
你知道养活了我国十四亿人口的依靠是什么吗?
这可把人们激动坏了,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的定然不是平凡之物。上次天幕赐予了他们从未见过的苏打灰,这次说不定也会带来这种作物的种子。最好能拿到种子进行培育,大国的底气不允许帝王们一直依赖天幕,他们更希望将这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剑可以不用,但不可以没有。”
视频继续,率先盘点了古代部分时期的粮食产量。魏晋以前,中国的水稻亩产不到100公斤,按照一个人一天吃一斤米来计算,当时的一亩田只够一个人吃半年。唐代亩产128公斤,宋朝225公斤,清朝278公斤,缓慢的增长持续了数千年。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将“种田”这个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64年,他受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的启发,开始了他一生的探究。1972年,他带领团队种出了亩产506公斤的成绩,比常规水稻增产30%。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在全国208万亩的稻田里,增产全部在20%以上。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700公斤,四年后又突破至800公斤。2017年,实验田平均亩产达到1149.02公斤,这个数字相比1960年之前提高了三倍。2020年,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530.76公斤,从古代不足百公斤,再到后来的500公斤、1000公斤,再到现在的1500公斤,他带领团队不断刷新水稻亩产纪录。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视频至此结束。天幕宣布将给所有朝代下发种子,维持三年收成,下次下发则视天幕内容而定。
底下的百姓看到这里无不热泪盈眶。他们真的能种上那亩产1500公斤的水稻三年吗?不管什么粮食,能让人吃饱那就是好粮食。天幕从出现到现在,一切都是对百姓们最有利的。先是文字可以直接看懂,再到造纸,现在又是粮食……这叫他们如何不相信这天幕是神仙怜悯人间而放的。袁隆平先生在他们的心中,此时已与圣人无异,甚至地位更高。
皇帝们和将军们考虑的更多。如此高的亩产量,肯定要专门成立机构去研究,最好能让自己的国家以后每年都有这么高产的粮食,哪怕有点困难,但总归要研究出点什么来提高现在的产量。
粮食才是一个天下是否安稳的根本,政局稳固的前提便是让人民足够幸福,家家有余粮。
只希望后来的天幕都能如这般,直接对他们有利。
袁隆平先生足以被称为圣人,农圣。他值得每一个人去尊敬。除了那些根本不在意天下民生的皇帝,其他皇帝都自觉地为袁隆平先生立了庙以示尊敬。不够自觉的也会被天下局势所迫去立庙。先生值得!辛苦了。
历史观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