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太上洞渊神咒经 杜光庭创作的作品 《太上洞渊神咒经》,作者不详,简称《神咒经》,二十卷。杜光庭序称,西晋末,太上道君以《神咒经》授金坛马迹山道士王纂。 或谓该书非一时一人的作品,前後十卷及各卷体例不一致。 中文名 太上洞渊神咒经 别名 神咒经 简称 《神咒经》 卷数 二十卷 作者 杜光庭
无题:简介 书中讲真君出世、天下太平的思想,认为在这末世劫运的大动乱之後,当有真君出世,圣贤及仙人道士为其辅佐,使天下大乐,道法兴盛,人更益寿。为研究魏晋道教政治思想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内容 《太上洞渊神咒经》简称《神咒经》。二十卷。不著撰人。 太上洞源神咒经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则称太上道君"昔在杜阳宫(按其地在今陕西凤翔县杜阳山--引者注)中出《神咒经》授真人唐平等,使其流布,以救于人";①西晋末,复授予金坛马迹(蹄)山道士王纂,"按而行之,以拯护万民","纂遂按经品斋科,行于江表,生民康乂,疫毒消弭,自晋及今蒙其福者,不可胜记"。②杜称《神咒经》为太上道君所传,自是道教传说,由西晋末道士王纂编辑成书一事,亦难凭信。按该经各卷的体例不尽相同,特别是前十卷与后十卷的体例颇不一致;恐非一时一人之作。据该经内容判断,其初出于两晋之际,王纂为较早的撰人之一,或许比较符合实际。[1] 《太上洞渊神咒经》是乱世思治在道教著述上的反映。它以"遵道、奉经、学仙"和"拯护万民"为中心内容。它所述"西晋之末,中原乱罹,饥馑既臻,瘟疠乃作","毒瘴殒毙者多,闾里凋荒、死亡枕席"③的情况,与该经《誓魔品》所说"世人积恶不信道法,但闻有哭尸之音,不闻有仙歌之响,人民垢浊,三洞壅塞,百六之灾,刀兵疫疾,魔王纵毒,杀害良善,门门凶衰,哀声相寻,众生相残,自作苦恼,相率而死,怀愚受苦,了不知出"是一致的。而造成这一苦厄的原因,该经《杀鬼品》称:"大劫垂至、国主贪残、不恤下民、民皆困穷、使役无道、人民苦厄、哭声盈路、死亡盖野、男女失时、不好道法、出门奔亡、六夷纷纭、大贼纵横、以气相伐、父子相疑"。王纂自称"于静室飞章告天,三夕之中继之以泣",托神意出此《神咒经》,构想出一个"真君出世",改天换地,建立"道法"兴隆的太平盛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人民乱世思治的愿望。[1]
小说法宝不限章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