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宣扬思想 《度人经》还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仙道贵度,鬼道相连”之旨。《度人经》卷二至六十一卷,每卷各立品目,内容据第一卷加以阐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根据阴阳、三才、五行之理论,说明宇宙生成、人物繁育及其顺德济功之道。如《玉明运度品》、《阴阳离合五行化体品》等。第二类举陈消灾、辟邪、制鬼、鎭魔之方,以尽祈禳济度之用。如《祈禳水旱品》、《斩灭五行邪怪品》等。第三类论保形养神、长生成眞之方。如《长生乆视品》、《回生起死品》等。各卷文体结构与第一卷相同,但间附眞雯寳符。 度人经自道家玄学盛行,南朝起历代多有注释。多有以丹道注释者。然其经文,以十为用。在数术上是超过九转金丹大道的。注释中以北宋初陈景元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最重要。其中严东、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四人注疏中,又以李少微(清微派祖师),成玄英(唐朝哲学巅峰)的注解最为精彩玄奥。严东、薛幽栖的哲学思想明显较李少微、 成玄英二人的原始、 粗陋。成玄英的疏是对李少微的注的疏解,所以成玄英注解《度人经》的思想跟李少微最为接近,他们虽承认梵炁的存在, 但说梵炁只是混杂之炁,道不是梵炁,道是虚极之理,真正作为原初物质的叫做妙炁。此外成玄英和李少微都提到了真和应这对概念, 但并无深入分析。 《度人经四注》 中两个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概念玄和梵。先将关于玄的不同含义 (除去用作专有名词如玄都、 玄武等) 总结如下, 《度人经》 中 “玄” 的含义有: ① “玄坐” 的玄, 通悬; ②微妙; ③炁; ④空。严东注: ①空; ②炁; ③深奥; ④黑色; ⑤天; ⑥深远。薛幽栖注: ①微妙、 隐秘; ②空; ③真; ④道; ⑤天; ⑥炁。李少微注: ①主观方面能认识道的智慧; ②客观的至理、 妙数; ③微妙、 深奥; ④天; ⑤空; ⑥阴。成玄英疏: ①天; ②黑色, 众色之主; ③无穷无极之貌; ④空; ⑤微妙; ⑥至理。作这些罗列并非无用, 至少可以看出成玄英、李少虽还未将玄按照重玄学解释为不滞, 而仍按传统解释为天、 空, 但他们并不同意将其解释为炁, 反而解释为理。 然后总结 “梵” , 《度人经》 中 “梵” 的含义有: ①天; ②炁。严东注: ①炁; ②天; ③道; ④真。薛幽栖注: ①道; ②玄; ③天; ④真; ⑤炁。李少微注: ①天; ②炁; 严东注: ①炁; ②天; ③道; ④真。薛幽栖注: ①道; ②玄; ③天; ④真; ⑤炁。李少微注: ①天; ②炁; ③通泛, 混杂; ④通泛, 遍在。成玄英疏: ①炁; ②通泛, 混杂。现能清楚地看出成玄英和薛幽栖代表两种对立的立场, 而李少微接近成玄英, 严东接近薛幽栖。薛幽栖将梵、 道皆看做是炁。而成玄英与李少微的解释, 将泛杂说成是梵的本意, 梵炁并不是高贵的万物始祖, 而是杂炁, 是指掺杂了两个星宿的炁, 这样大大降低了梵的地位。这种解释出于两种考量。首先是哲学立场的考量, 成玄英与李少微认为道是真常之理, 不是梵炁, 而薛幽栖认为梵就是道, 也就是梵炁, 这是成玄英与李少微决不能同意的。还有就是出于宗教立场的考虑, 成玄英与李少微的思想较之前的道教学者都要成熟。
小说法宝不限章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