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朱元璋的家乡,朱元璋在给皇子们就藩之前都安排他们回去体验一下民间生活。还有安徽老家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朱元璋小时候为大户人家放牛放羊的地方,那里的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
在老家的三四年间,其余皇子都贪图享乐,只有朱标和朱棣在关注民生,朱棣最甚。在那里,朱棣彷佛看到了他的父皇朱元璋小时候是怎样受苦受难,创业是多么的艰难。
民间生活更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几年时间他与当地百姓融成一片,十分亲近。从而有了有心人的名声,民间细事,无不究知。
原是这般,朱棣笑道:“先生也是个有心人!既是如此,想必是有话要跟本王讲吧?”
独闇欣赏的目光泛上:“确实是。”
朱棣抬手:“先生请讲!”
“固根基,揽人才,建奇功。”
“……”
朱棣平和面容霎时收住,体内像是突然拧巴了个什么实心东西,在胸口喉口上蹿下跳。
这可不是简单的九个字!
当年朱元璋能在那么多豪杰枭雄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就是有人给了他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使得朱元璋把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在张士诚、陈友谅先后称王成为众矢之的的情况下,朱元璋最终得以保存。
而独闇此时又给自己九字方针,无疑是把自己和朱元璋放在同等档次。但是背景环境不同了,所以生存和发展方式便也不同。朱元璋当时的九字方针在于藏锋,最后一句缓称王可以看出来;而独闇此时给自己的九字方针在于争霸,从建奇功就可以看出来。
明朝新建,百姓安生。有长兄朱标,朱标更是南京一代有名的大头太子,盛名威望。朱棣是一点点的异心都不敢想,更不敢流露。
“咳!”他假装渴了喝口茶,再象征性地笑笑,说道:“好,多谢先生。”
独闇将朱棣的微妙表情尽收眼底,抿笑,笑中藏着点望子成龙般的渴望。
朱棣看出,眼睛闪了一下,再对视,突然心墙咚咚跳。他面容逐渐恢复严谨,认真道:“多谢先生!”
这次感谢,发自肺腑。
独闇眼皮眯了一下,有个微乎其微的轻轻点头,心头十分欣慰。
这个话题点到即止。朱棣再说了几句两人共同认识的徐贲后,就告别走了。
坐上马车,帘子拉上,朱棣随手拿起轿内的几本书籍翻,署名都是“姚独闇”。
朱棣从小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不像一般文士那样,记颂词章,风花雪月。他所接受的教育,是要治理国家的。以太子师宋濂为主,学习四书五经,封建礼法,特别是到历代兴亡事迹时,都要学习和思考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可是没想到,这文人姚独闇,作品中不仅有抱负满腔,今日还给他说出九字方针。
朱棣合上书,随着马车颠簸闭眼冥想。先不管姚独闇到底是谁的人,反正那九字真言,越品越奥妙无穷。
固根基,他正要去北平就藩,就应把北平城建造得铁桶不破。自己强盛了,才有本事和敌人作战,在北平守卫边疆。
揽人才,古今君王想要成就大业所必须的策略。他刚在老家体验农民生活几年回来,手底下还没有任何精兵强将。
建奇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从胡惟庸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朱元璋除了他们朱姓兄弟谁也不信,军队权力早晚都会收回到皇家手中。他要想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就得建奇功。
黑袍妖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