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拉动枪栓,警告金伕们不准走出矿床。大金子起上岸,把头立即用一块红绸布把它盖住,放在淘金的水车上。把头和发现它的金伕子对着大金子磕头,按规矩,该杀一只大红公鸡,可这山上没有。只好当场宰了一只羊,又放了一挂鞭炮,矿长给淘出大金子的两个金伕子各赏了五个大洋。这才由两个士兵把蒙着红绸的大金子抬着,往金矿上唯一的那座两层楼的木屋去了。
揭开红绸,大家眼中都露出崇敬的目光。金块表面凸凹有致,棱角早已经在溪流中打磨光滑。像一朵生根在山头的云,也像一朵长在老树上的灵芝。
财务股长说:“就叫千年灵芝?”
矿长摇头:“俗了,俗了。还是叫出岫之云吧。”
“矿长到底是当过参谋长的,肚子里墨水多。”
矿长说:“少说屁话,拿秤来。”
大金子称重七斤三两。矿长把大金子用红绸包起来,锁进保险柜:“发报,向刘军长报喜!”
报务员向他报告:“火闪和雷顺着天线钻进来,把发报机烧坏了。”
矿长说:“我看你这个发报员一对吊梢眉毛,日霉得很。”
矿长又叫值班员拿矿务日志来:“我说,你记!”
矿务日志上便有了这样的记录:“民国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下午三点五十七分,雷暴雨后,国营哈克里金矿出狗头金一块,全重七斤三两。该金出水,金伕子祭礼时,本矿上出现彩虹一道,此乃天降祥瑞,只可惜因电台被雷电损坏,不能及时报刘军长知道。”
2、法 王
山上寺庙的法王带着一众喇嘛出了寺庙下山来了。
寺院在山腰,有六百六十名僧众,背靠一面长满松树的岩石山峰,占地广大。
传说寺庙之所以选址在此,一说是因为第一世法王,一个游方高僧行脚到此时,壁立的岩石上有天生菩萨像示现。二说,寺院建此就是为了守护谷中旺盛的金脉。寺庙遥对着终年积雪的无量山顶峰,溪流从北面冰川发源,水绕山环百余里地,飞珠溅玉冲出南面峡口,在寺庙下方平坦开敞的山谷中平静下来,曲折蜿蜒。不是如此地形,湍急水流从山上岩石中冲刷出来的金子不会在这里积聚沉淀。
眼下这位高大肥胖的喇嘛,已经是这寺庙的十八代法王了。
寺庙志记载,哈克里大寺建成以来的两百多年间,寺院一共只在金矿里取过十八次金子。第一次,是建寺时为殿中佛像装饰金身金面。以后十七次,取得更少,只是为往生的十七代法王装饰金身。法王往生后,遗留在尘世的肉身以秘传法制成干尸,涂金后,盘坐肉身塔中,有序排列在殿上享受香火,接受供养。
民国初创,川军进入,不顾寺院反对,开采金矿。
本代法王常在夜深人静时,在前十七代法王的灵塔前伤心倾诉,因为在他任上没有守护住金矿:“末法时代来临,金脉被掘断,神山的宝藏被掏空,地方的财气将要枯竭,我哈克里政教福地衰败的日子已经可以看见了。”
最近,矿上连出大金子的消息更让法王伤心欲绝。
今天,矿上又出了大金子的消息,随着矿上响起的鞭炮声,闪电一般传遍四方。
法王再也坐不住,率领着一众武装喇嘛,下山往矿上来了。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他要请求矿长把大金子埋回地下。他们可以采走那些麦麸皮一样的、沙粒一样的细碎金子,但不能把那些大金子都挖尽了。那是山神的五脏六腑,任谁也不能让山神的肚子变得空空荡荡。
百草屋图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