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大婚和新年,刘煜已经八九日不曾上朝,除了初一的国宴和初二日回门,之后便窝在府中清理事务。
大婚事宜刘溶夫妇相帮了不少,故回门后,刘煜便携王涼带着礼品往太子府道谢。
众人寒暄一番,萧氏便带王涼往后院去看刘芾了,大厅里只剩下刘溶刘煜二人。
刘溶呡了口茶,对着刘煜道:“大婚事毕,礼部那边的事你也该多上心些。”
刘煜点头:“皇兄说的是。”
“父皇有意在上元节前将两国议和之事敲定,征战、安顿之事你也经历了,眼下可有什么看法?”
“议和一事有父皇和皇兄做主,必是比我思虑周全。”
刘溶将茶盏歇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八弟既已正式入朝,便不必再担忧,有想法便说,若真是利国利民,父皇也高兴。”
看着刘煜点头称是,刘溶又接着道:“八弟今日回府便将所想写成奏疏送来太子府,若确有可行之策,议和之事你便随孤一同处理。”
刘煜心下惊喜,但又摸不清刘溶的心思,细想一番也便作罢。
他确实是有一番见解的,只是天岐帝并未下旨让他参与议和一事,便不好掺和。如今刘溶开口,想来也是受了天岐帝的意,他只管写就是。
晚间,才一回府刘煜便将自己关进书房,一写就是几个时辰,期间王涼进去看过他几次,见他丝毫不受打扰,便也随他坐着,在他身旁看起账册来。
刘煜这头好容易有了些头绪,洋洋洒洒写了十几条策略,细看之下却又觉得缺了些什么。
刘煜将奏疏递到王涼面前:“娘子,你看可是哪些地方未写透,我总觉着少了些什么。”
王涼没有接过奏疏,只是放下账册看着他道:“郡王,妇人不可干政。”
见王涼没有要看的意思,刘煜便将奏疏摊开在她面前道:“夫妻本是一体,何况女子心思细腻之处尤甚男子,娘子心思通透,定有旁的见解。众民当前,规矩亦可更改。”
说着,刘煜便将奏疏往她手上塞去。
王涼看着奏疏,越往后看,脸上的笑意越深,刘煜心下紧张,却还是等王涼看完才开口问道:“如何?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王涼摇头:“夫君心思细腻,所列之事都是天岐眼前所需,父皇自然满意。只是事事诉尽,难免同父皇、太子相撞,议和在即,宁愿献策少些,也要条条可用。”
刘煜看着奏疏,笑道:“娘子所言极是,我再行删减。”
王涼看着刘煜又低头忙碌,又转头看向窗外,突然感慨:“落雪了,不知黄粱所在可也有此景致。”
刘煜听着王涼的话,放下笔,思索道:“黄小将聪颖灵活,没了战事,想来也快活。”
“恒乐之行,好在黄粱福气大,张太医和斛朔医师联手好歹是将他带了回来。。”
黄粱是天生将才,恒乐一行将生死置之度外,关云借药又差点把命也交代在那儿,事后不求功名,为国为家,可谓赤胆忠心。关云一行,黄粱病重,刘煜有心相帮却无力回天,还好天岐、斛朔太医联手相帮,否则黄粱有失,天下之憾也。
刘煜沉思着,忽然想到了什么,甚至忘了王涼的存在,只顾低头写着。
王涼是有意提起黄粱,引他思索恒乐一事,见他已经埋头书写便起身替他又明了几盏灯,才合上门回房。
刘煜将奏疏写完已经是后半夜了,索性便等第二天一早再送去太子府。
第二日午时,刘煜正同王涼用着午膳,二人正说笑着,却听阿进通传,宫里天岐帝传令,让刘煜即刻进宫去。刘煜穿戴整齐便急急忙忙入宫了。
议政殿
刘煜入宫时,却见除了天岐帝,刘溶也在。
刘煜不多做他想,只是低头请安。
“起来吧,朕今日叫你来是为了议和之事,早间太子将你的奏疏呈上,朕瞧着尚有可取之处,便叫你入宫,想听听可有什么说法。”
刘煜偏头看了一眼刘溶的眼色,见他面色如常才开口说道:
黄粱一梦:将军何必是丈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