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师的掌上明珠
超小超大

赵匡胤:7

科举改革

宋代建国后,赵匡胤等君主采纳朝臣建议,吸取了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

锁院制:即在“知贡举”(主考官)、“权知贡举”(副考官)等考官人选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出现考官向亲朋好友泄露试题的现象。

弥封制:即在考生考试结束后,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用纸糊起来,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后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为作弊。这也是后世考试中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

誊录制度:据宋人记载,实行弥封制后,科场上又发生了考生在试卷上书写标记、暗语的问题,于是“誊录”之制随之出现,即在考生交完试卷后,朝廷雇请一批抄写书手将考卷重新誊录一遍,再交考官,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杜绝“弥封”措施的纰漏。

别试:即针对考官的子弟特设考场考试的制度。在这样的特殊考试过程中,另派考官监考、阅卷,以防止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同时,对当朝大臣权贵的子弟往往还要多复试一次,以甄别是否有人利用权势将无能子弟的成绩拔高。

赎买幽燕

对于自后晋以来便被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赵匡胤一方面有着收复燕云故土的责任感,认为燕云未复,难称一统;另一方面,他对宋辽双方实力的估计又很实际:“今之劲敌,惟在契丹,开运以来,益轻中国。”认为以宋目前的实力,无法在军事上与契丹争锋。但他并不消极地等待契丹“自乱”,或幻想有朝一日契丹会“率土归仁”,而是设计了第三种方式:以和平赎买的方式收复燕云。 [39]

据《渑水燕谈录》《石林燕语》等书记载,赵匡胤削平南方诸国后,设置了“封桩库”,将各国财富收归其中,并将每年财政收支的盈余部分存入。他计划等到蓄满五百万缗后,遣使向辽赎回“山后诸郡”(燕云之地),如辽方不同意,则将钱财用于召募战士,以武力收复。部分学者认为该策“显示出太祖在外交政策上的灵活、务实和理性。” [39]

经济

赵匡胤对有关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黄河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水患,五代时期,黄河决堤、改道,淹没村庄农田,宋初也不断有水灾出现。赵匡胤在建隆三年(962年),令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 [40] 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为黄河堤坝例修期,赵匡胤下令严格巡察,防患于未然。因此,素以黄害著称的黄河在他在位的十七年中,只有十几次溃决的记载,并且都没出现严重的灾害。除了黄河之外,赵匡胤对运河、汴河、蔡河等主要河流,也做了不少修整。这对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商业经济的流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镖师的掌上明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亲情或经历 连载中
亲情或经历
囡囡_81537994574659432
0.3万字1年前
无辞 连载中
无辞
纪凡啊
北矜是北国公主,自幼体弱,但活泼开朗,她向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爱情,与青梅竹马的宋青岑情投意合,但她为了国家和百姓不得不离乡背井,远嫁......
2.2万字1年前
展艾(中长篇) 连载中
展艾(中长篇)
深蓝铯情
简介正在更新
6.7万字1年前
曾有月照裳 连载中
曾有月照裳
谢书妤
月之与照裳天作之合
6.5万字1年前
芭蕉不展 连载中
芭蕉不展
阿璇璇
大皇子谋反导致萧家被抄,公主被贬中肯里,萧家唯一的余孽被打入地牢,一场腥风血雨的较量一触即发。
12.6万字1年前
凤慕天下 连载中
凤慕天下
蓝湘湖
她,是凤国二公主,从小才智过人,万千宠于一身,从单纯变成成熟稳重,因为一次意外,成为了别国的一个庶女,任人欺凌。他,慕国战神,冷漠,霸道深情......
9.9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