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条约
咸丰四年(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等要求,遭到清廷拒绝。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当时清军的防御重点在大沽口,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进而攻占大沽口。英法联军随即攻占天津,并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钦差大臣往通州和。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留京议和。奕訢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道光帝晚年时,传位的问题日趋临近,第四子奕詝和第六子奕訢成为了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而且奕訢天资聪明,深得道光的喜爱。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识才具都“万不敌”奕訢,不能以条陈时政和骑马习武取胜,乃对奕詝面授机宜,以仁孝之心取悦于道光帝。
据《清朝野史大观》等记载,道光末年,道光皇帝衰病,准备召见奕詝、奕訢入对。两位皇子分别请教了老师。奕訢的老师告诉他,皇上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际上是要奕訢充分显示才能。于是,在道光皇帝召见时,便大谈治国方略。奕詝的老师杜受田知道奕詝的见识与口才都不如奕訢,便教奕詝:在皇上自言老病,问他治国方略时,就跪在地下磕头痛哭流涕,一句话不说,以表孺慕之诚。奕詝照办,大获成功。 [36-40]
《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同上面类似的故事:一次,诸皇子们随道光皇帝去南苑打猎。论射猎骑术,奕詝显然不是六弟的对手,但杜受田的辅导使他另有对答之道。打猎当天,大家都有所收获,皇子中奕訢的猎物最多,而奕詝却一无所获。当道光帝责问时,奕詝答到:此时正值春季,万物繁衍,不忍射杀。他的回答深深打动了道光帝,使后者下定了立他为储君的决心。 [41-42]
跛脚皇帝
据说咸丰帝为皇子时,从猎南苑,驰逐群兽,坠马伤股。经过上驷院正骨医师的治疗,留下残疾,行动不便。 [43] 咸丰帝20岁登基后,便下一道旨令:每次退朝后,皇帝后走。只是有一次因为生气,忘了那道旨令,比群臣先走,这一秘密才被世人所知。
喜吃凉粉
咸丰帝爱吃凉粉。他微服私访,在大街胡逛,看到有卖凉粉的。他一口气吃了两碗凉粉。吃完后,直夸凉粉味道好极了。为了能天天吃这人间美食,便把卖凉粉的叫到了宫中,一连吃了一个月的凉粉。顿顿吃,天天吃,咸丰帝最后直接吃腻了凉粉,在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再吃了。卖凉粉的后把祖传手艺传给了御厨,也好日后能随时为皇帝做凉粉。
宫女要种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