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段子手
超小超大

效应语录下 (2-1)

6

登门槛效应

人们更乐于接受较小,和较容易完成的目标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就好像逐级上台阶一般,这样能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告示,愿意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人们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福利者的知觉、自我概念或态度。这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内部压力,就会使他继续下去。

7

标签效应

给一个人贴标签,会对他起到定性导向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兵力不足而兵源又有限的情况下,决定组织一批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作战。由于囚犯纪律散漫,目无纪律,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心理建设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

心理学家要求囚犯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而信的内容则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大体无非是告诉他们的亲人,自己在前线如何听从指挥、勇敢无畏并建立了赫赫战功。而这样坚持了半年后,囚犯们也竟变得如同正规军一般服从指挥,英勇战斗。

当一个人被贴上一种标签时,无形中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的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名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效应,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无论标签的内容是好是坏,都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有强烈的影响作用。所以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演示的方向发展。

8

肥皂水效应

伴随着赞美的批评,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约翰 • 卡尔文 • 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他有一位女秘书,虽然外貌出众,工作中却常常因为粗心而犯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大加赞扬她的穿着和容貌。这样的话出自总统的口,令秘书不由受宠若惊。

柯立芝接着说:「但请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工作处理得与你的容貌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之后,女秘书在工作中变得很少再出错。而柯立芝的灵感来源则是刮胡子之前涂的肥皂水,而正是因为肥皂水的作用,刮起胡子来才不觉得痛了。

这就是肥皂水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从而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生活中运用这种效应,即快速达到了目的,又照顾到被批评者的面子,还会收获更好的人缘。

9

狄德罗效应

不要被不需要的东西所胁迫

狄德罗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有卓越贡献,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思想巨人。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酒红色长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并马上丢弃了旧的长袍。

然而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开始觉得自己的办公桌和漂亮的新长袍不匹配,于是他换了新的办公桌。又觉得墙上的挂毯与新办公桌不配套,又买了新的挂毯。随即他又更换了诸如椅子、雕像、书架、闹钟等物件。

文案段子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月季永远代替不了玫瑰 连载中
月季永远代替不了玫瑰
汪悸年ꫛ℘℘ꫀꪄꪶ.
本文是以两个女孩子之间的相互救赎写的一篇文章的主,有抑郁症是个很好的画家,喜欢粉色,另外一个女孩子呢,她是一个钢琴家,喜欢白色,刚好女主有一......
0.2万字4个月前
霍总裁的心头肉 连载中
霍总裁的心头肉
桃斩518
#包甜的,喜欢看甜的就放心入!
0.3万字4个月前
花犬之爱 连载中
花犬之爱
飞翔的战舰
大家写评论,我随时欢迎
0.3万字4个月前
樊振东:我和他 连载中
樊振东:我和他
咚咚的太阳
假如樊振东已经恋爱结婚,这只是一个假设的故事,文中有比较多的私设。讲的是两个人的婚后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小故事,不喜欢的话可以不点进来
0.3万字4个月前
敢跑?亲哭你 连载中
敢跑?亲哭你
哄小鑫睡觉啊
身为家族掌权人的九爷,嘴毒人狠,堪称女人绝缘体,最看不上什么情情爱爱。可后来他却如丧家犬一般跪在婉怡面前,褪去一身桀骜,卑微祈求:鑫鑫,求你......
0.6万字4个月前
哥哥姐姐们别 连载中
哥哥姐姐们别
江妍*
上那去了这是没…没上那是嘛?确定没去喝酒?
0.5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