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詹森效应
因为得失心过重,而导致表现失常
有一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赛场上却接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因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有些人平时战绩彪炳,众星捧月,无形中就造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赛场上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面的期望,容易加剧患得患失的心理,就容易造成比赛状态失常。而另一方面也可能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水平的发挥。
丹 • 詹森本人经过八次失利后终于摆脱赛场魔咒,职业生涯最终获得七枚世界锦标赛奖牌,打破过七项世界纪录,最终以一枚奥运金牌为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下圆满句号。
2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未完成的事,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通过一项记忆实验发现了这种心理现象。她让参与者做22件事,但是其中有些在完成前就会被打断。之后让参与者回忆自己所做的,结果更多的人想起的是那些未完成的事情。
这主要是因为未完成的事,所引起的心理紧张系统还没有得到解除,所以人们会对此耿耿于怀。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会有较强的意愿和动机去继续完成。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则一日不得解脱。
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他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有些人会走向极端:一种是过分自我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种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啰嗦,时常半途而废,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自己的「完成驱动力」。
3
踢猫效应
坏情绪会随着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是指对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比自己弱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但反过来想,好心情也是一样的。所以,为什么不尝试将自己的好心情传递出去呢?
4
出丑效应
优秀而又带有小缺点的人,是最讨人喜欢的
一位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略有些羞涩。当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甚至紧张到将桌上的咖啡杯碰倒,洒了主持人一裤子。而在事后的问卷调查中,大家却纷纷表示对这位成功人士的好感。
精明的人无意中犯点小错误,不仅是瑕不掩瑜,反而更使人觉得他和别人一样会犯错,让人更加喜爱他。因为一般人与极度优秀的人交往时,总难免会因为自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同时也会觉得对方不够真实,难以亲近。这样失衡的人际关系,是难以保持长久的。
所以当优秀的人显露出平凡的一面,不但不会影响他的形象,反而会让他更具人格魅力。但也不可故意出丑来哗众取宠,而要倡导不要过分追求一丝不苟的优秀。在不慎犯错时,更能用一颗平常心接纳自己。
5
定势效应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局限于有的信息和思维模式
文案段子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