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餐桌:这是祭台的另一名称,在此“天主的子民被召前来在弥撒中分享主的圣筵”。在这里我们分享主耶稣自晚餐厅给我们留下来的神粮-他的圣体、圣血。因此祭台不是普通的桌子。在它上面,使耶稣的最后晚餐临现于我们之间。
感恩的中心:感恩祭筵(弥撒)的举行以祭台为中心。是在祭台上完成感恩祭与感恩圣事。
祭台象征基督:“祭台是基督的记号(signum Christi)”(参《圣堂奉献礼典》第四章4号及奉献祷词)。因为在祭台上,庆祝基督的逾越奥迹,他把他的体、血给予他的子民,因此教会的作家把祭台视作基督的标记,进而称呼:“祭台就是基督”。祭台奉献礼中把整个祭台面傅以圣油,就是表达祭台与基督同是“傅油者”。在祭台上焚烧香料,象征基督的牺牲祭献,以及其肢体(众信友)的祈祷上升于天主台前。铺上台布,表示这是分享基督祭筵的餐桌。最后点燃祭台上的烛光和其它灯光,教导我们基督是照耀世界的真光。
天主与地上人民相遇的地方:一如在旧约中天主吩咐梅瑟所说:“你应用土为我筑一座祭坛,在上面祭献你的全燔祭与和平祭…我必到你那里祝福你”(参:出廿24)。人民在祭台上奉献祭品,天主赐以祝福。
……………………………………………………………………
祭台的式样:
1. 单纯的祭桌
最初,宗徒们举行感恩祭所用的祭台,想必就是住家的餐桌。第一世纪时,教会忌用“祭台”一词,以免使人联想到犹太及外教的祭台和祭献。因为基督信徒的祭献与旧约和外教的流血牺牲完全不同。因此,桌子(mensa-table)的样式一直是教会为举行弥撒优先采用的模式,因此可称之为“祭桌”。其样式最初有方形、半圆形、圆形等多种。
到了第二世纪,在殉道者的坟墓上举行弥撒逐渐普遍,祭桌就建在殉道者的坟上,因此有些地区甚至把祭台建成石棺(sarcophagus)的样式。日后在祝圣祭台时,教会要求祭台中放置殉道者圣髑,就是源自于此。
2. 由简而繁
最初几个世纪,祭台多为一张简单、体积较小的木质桌子。后来逐渐象征化、高贵化、艺术化,反而使人忽略它的主要功能。从第五、六世纪开始,石质祭台渐取代木质祭台。因为石头更能象征基督是“角石”、“活石”(参伯前二4)以及梅瑟击石出水的石头,养活人民的生命等。因此公元五一七年的公会议决定:非石质祭台不得予以祝圣。
最初的祭台极为简单、无任何装饰,但因祭台的象征意义和在祭台上所举行的感恩祭具有无限的价值,而促使信友以贵重的建材和饰品来建筑祭台的重要性。
欲望之都S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