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说来,本雅明的理念论把形而上实在论(metaphysical realism)的哲学问题移置到了美学语境里。也就是说,它追问的是诸如“悲剧”这类美学流派或诸如“文艺复兴”这类艺术时代的实在性,它们根据一套共同特征对一组特定作品做了分类。序言批评了现有的美学唯名论传统,因为它对问题的解决不够充分。文学史家示范了对归纳法不加批判的使用,它们拒绝对把“文艺复兴”哲学术语实体化(hypostatize),根据在于它促进了相似经验特征之间的虚假同一性,从而掩盖了它们的多样性。这种对任何构成性理念的实在论(realism of constitutive Ideas)的反感,奠基于验证事实的实证主义标准(positivist criterion of factual verification)之上。因此,他们使用像“文艺复兴”这类术语的时候就有一个附带条件(proviso),仅仅把它理解成一个抽象的一般概念。然而,这很快就导向了怀疑论,因为它仍不能表明,依照什么问题标准(problematic criteria)、一般概念最初能从殊相的复多性中挑选出来并加以抽象?抑或是按照什么根据、把这些殊相组在一起(groups together)?结果,他们就不能理解,对于表征本质而言,理念的柏拉图式假定的必要性:概念追求使相似物同一,而要在现象极端(phenomenal extremes)之间进行辩证综合,理念就是必要的(OGT,18-19)。作为对照,艺术哲学家关切艺术的本质,最终却放弃了任何类属形式(generic forms)的观念,根据是每一件作品自有它单一的起源性(singular originality),这蕴含着,唯一可能的本质类(essential genre)必须是艺术自身的普遍性[共相]和艺术自身那个体的一(the universal and individual one of art itself)。这个错误——正如本雅明先前指责过的德国早期浪漫派一样——在于把实在且重要的感性结构或形式溶入进(艺术的)无差异的统一之中,从而否认了它们不可还原的复多性(OGT,21-23)。
如果脱离本雅明早期作品的语境,序言中呈现的理念论就被截断了也难以理解,而它所涉及的哲学传统更是被第一版英译遮蔽了。然而,本雅明研究的批判性方面,反对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的美学版本,坚持形而上的实在论(metaphysical realism);并反对特定版本的哲学理念论,主张非单一的本质主义(non-singular essentialism)。也就是说,他并不把形而上实在的可能性仅仅限制在实际经验的殊相上,他主张本质的复多性而非单一性(用歌德的话来理解,就是真理的和谐而非统一)。如此一来,他必须表明讨论象征和寄寓时就提及“神学”悖论,亦即先验/超感觉之物如何在质料/感觉之中内在地显现。本雅明很清楚,理念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包含”(‘containment’),也不是康德式的合法性或假定(lawfulness or hypothesis)。理念并不给予智性直观,但它们能够被感觉性地表征。这种对真理的感觉性表征(sensuous representation)依然是哲学的任务。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