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者强调,本雅明早期未发表的片段对于理解他更广泛的哲学计划来说很重要(Wolfharth 1992; Caygill 1998; Rrenban 2005)。事实上,没有它们,就很难理解本雅明写作的知识背景和历史传统,也就几乎不可能理解他作品的哲学基础。本雅明最早发表的文章题为《经验》(Erfahrung,1913/1914),他试图区分出一种可供替代的、更高级的经验概念,这篇文章有助于来介绍他的思想中心与持续关切。本雅明关心的是要描绘出一种直接且形而上的精神经验(experience of spirit),而这有助于提供一种主题,去描述始终贯穿于他思想中的概念对立。借由筛选德国青年(Youth Movement)的文化理念,他在这里对比了空虚、没有精神(spiritless [Geistlosen])、非艺术的“经验”,这些“经验”仅仅由活-过了(lived-through [erlebt])的生活积累而成;以及一种特定的优越经验,这种经验通过与青年之梦的持续接触、充满了精神内容(SW 1,3-6)。这些早期文本中,尼采的影响显而易见(McFarland,2013),尤其见于青年本雅明对感性经验(aesthetic experience)的重视,他以此克服当代价值中怨恨的虚无主义(尽管除了隐约地诉诸于德国诗人:席勒、歌德、荷尔德林和斯特凡·格奥尔格以外,他没有办法阐明这种文化转型)。
到了1918年,在本雅明所谓的“即将到来的哲学”之中,试图对“更高的经验概念”(SW 1,102)进行更系统、哲学上也更复杂的理解,这关系到康德的先验理念论。本雅明认为,柏拉图和康德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试图通过辩护(justification)来保卫知识的范围和深度,康德对知识的先验条件所做的批判性探究就是例证。但这种康德式的把握某种永恒知识的尝试、反而基于经验主义的“经验”概念(empirical concept of experience),本雅明认为这种经验概念仅限于启蒙运动的“赤裸裸的、原始的、自明”的经验,它的范式是牛顿物理学(SW 1,101)。尽管康德引入了先验主体,但他的体系仍然绑定了经验主义者对经验的朴素理解,这种理解在实证主义的科学传统中享有特权,它将经验视作是一个明确的主体(被设想为进行认知的意识,接受着可感直观)和客体(被理解为引起感觉的物自体)之间的相遇。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