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提出的模态本体论并不是唯一的。KP理论的主要竞争者是大卫·刘易斯(1986)倡导的“模态实在论”。刘易斯的模态本体论诉诸于被称为可能世界的对象,但这些“世界”是具体的对象。我们所说的现实世界就是这些具体的对象之一,即我们所居住的时空相连的宇宙。我们称为“非现实”的世界是在时空上与我们(以及与彼此)隔离的其他具体宇宙。刘易斯认为,存在着大量的非现实世界,一组至少包含了那些由精妙的重组原理生成的世界,这个原理可以不用模态语言来表述(1986:87)。此外,对刘易斯而言,“现实的”是一个索引词:当我谈到现实世界时,我指的是我居住的世界——对“在”任何世界的(作为其组成部分)任何说话者而言,都是如此。
在从言模态问题上,刘易斯的理论在论证方式上至少与KP理论并驾齐驱:如果在某个可能的世界里有飞猪(如果某个世界有飞猪作为一部分),那么就可能有飞猪。但这一情况与从物模态不同。因为每一个普通对象都只存在于一个具体的世界中,刘易斯必须要么说每一个这样的物体本质上都有它的所有属性,要么采用一种与KP处理方式不一样的模态处理方法。他选择了后者。刘易斯认为,尽管苏格拉底只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但他在其他一些世界中也有“对应者”,其与他在这一世界扮演的角色相似。如果所有苏格拉底的对应者都是人,那么我们可以说他本质上是人。如果休伯特·汉弗瑞的对应者之一在1968年的总统选举中获胜,那么说汉弗莱他本可能赢得那次选举是正确的。
这两种理论除了有明显的本体论差异之外,它们对模态哲学的影响,也在两个重要方面也有所不同。首先,如果刘易斯是对的,则诸模态概念可以用范式上非模态概念来定义,因为“世界”和刘易斯的所有其他技术术语仅仅需用“是时空相关的”、“是一部分”和集合论的词汇来定义。然而,对于克里普克和普兰廷加来说,模态概念是自成一格的、不可定义的或只有能诉诸于其他模态概念的定义。
其次,刘易斯的理论隐含了一种关于从物模态的反实在论。这是因为没有一种特定关系是对应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两个世界中的对象在各自的世界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有很多种方式或方面。因此,苏格拉底很可能在一种对应关系下有非人类对应者,而在另一种对应关系下没有非人类的对应者。而对应关系的选择是一种实用性或兴趣相关的选择。但在KP理论上,苏格拉底是否在他所处的某一世界里不为人是一个完全客观的问题:答案必须是肯定的或否定的,并且与人类的选择和兴趣无关。
无论人们如何就这些理论自身来看待他们(作为模态理论,作为带有各种可能被反对的本体论承诺的理论),必须承认其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理论。他们见证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分析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复兴。
3.2 空间和时间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