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可能会认为,一般而论的福利平等并不真正是一个理想(参见Temkin 1993)。只有对穷人有利时,富人的损失才是正当的。我们本认为是支持福利平等的那种压力,实际上是支持拉高福利水平的压力。我们可能会说,福利受影响者的境况越差,福利的增加就越重要。这种观点逐渐被称为优先主义(Parfit 1997;Arneson 1999b),它有着强大的直觉吸引力。
要明白优先主义是如何运作的,考虑一个简化的例子,假设把最贫困群体的福利算作富裕群体福利的五倍。上表中的选项1总计为(1×5×10000)+(10×100000),共计1,050,000单位的福利。最贫困群体的福利再次算作五倍,选项总计为(8×5×10000)+(9×100000),共计1,300,000单位的福利。于是选项2在道德上优于选项1,这与一般反应相一致。
当然,在真实的案例中,社会从来不是只有一种划分。更确切地说,是有一个这样的标度(scale),从最差的到不那么糟糕的,再依此类推直到最好。优先主义承诺,在这个标度上不同位置的人,其福利会有不同的重要程度:个人的境况越差,其福利水平就越重要。
但这引起人们对优先主义的两个严重担忧。第一个担忧有关优先主义难以非任意地确定:贫困者的福利应该有多大的重要性。例如,最贫困者的一单位利益,是否应该算作最富裕者的同等利益的10倍,是否算作平均福利者同等利益的5倍?或者这个乘数应该是20和10,或者4和2?有关优先主义的第二个担忧是,更为重视一些人而不是另一些人的福利增长,这是否与根本的不偏不倚相矛盾(Hooker 2000:60-2)。
这里并不适宜深入优先主义及其批评之间的争论。因此,本文的其余部分将暂且搁置这些争论。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