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看融贯主义可能采取的第二种思路。回想一下主体对信念p 的辩护:无非是主体把握到了信念 p 与 p 为真之间的某种联系。假设主体知道她的信念 p 的来源是可靠的。所以她知道来源于此的信念往往是真的。这种知识将使她在信念和真之间建立一个极好的联系。由此我们可以说,为(H)提供辩护的认识上相邻的信念如下:
(1)我有一个视觉体验(E):那顶帽子看起来是蓝色的。
(3)类似(E)的体验是可靠的。
这种融贯主义被称为可靠性融贯主义。如果你相信(1)和(3),你就有很好的理由认为那顶帽子实际上是蓝色的,从而有很好的理由认为那个信念(H)为真。这就是(根据可靠性融贯主义)你得到辩护地相信(H)的理由。像解释性融贯主义一样,这种观点也面临循环问题。如果对(H)的辩护部分源于你相信(3),那么(3)本身必须是得到辩护的。但是(3)又是如何得到辩护的?一种回答是:从你对过去知觉运行成功的记忆中来。你记得你的视觉经验有着良好的运行记录。他们很少把你引入歧途。问题在于,如果不利用知觉能力,你就不能得到辩护地相信你的知觉能力具有良好的运行记录。因此,如果可靠性融贯主义成立,那么利用一种能力来建立这种能力本身的可靠性就必须是合法的。但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合法。[47]
我们已经看到,解释性融贯主义和可靠性融贯主义面临各自的循环问题。由于它们都是信念的融贯主义,因而都会面临进一步的困难: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真的会形成(1)(2)(3)这样的信念吗?情况似乎不是这样的。由此,人们可以这样来反驳这两种融贯主义:它们对普通人提出了过智化(excessive intellectual)要求,普通人不可能拥有辩护所需的这些背景信念。这一反驳可以通过去掉融贯主义中的信念因素加以回避。其结果是另外一种版本的融贯主义,它来自于对 EB(认识的基础性概念)的拒斥:
依赖性融贯主义
只要人们得到辩护地相信一个命题 p1,其辩护就依赖于他们对其他信念 p1,p2,…pn 的辩护。
一个解释性融贯主义者可能会说,要得到辩护地相信(H),你不必实际上相信(1)和(2)。但你必须拥有对信念(1)和(2)的辩护。正是你对信念(1)和(2)的辩护提供了你对信念(H)的辩护。一个可靠性融贯主义者可能会提出类似的看法。她可能会说,要得到辩护地相信(H),你不必实际相信任何关于你信念来源可靠性的事情。但你必须能够为你信念来源的可靠性提供辩护;换言之,你必须为(1)和(3)提供辩护。两种依赖性融贯主义都基于一个假设:并没实际相信一个命题却拥有对该命题的辩护是可能的。
依赖性融贯主义是对典型的融贯主义解释的一个重大背离。根据典型的融贯主义解释,一个信念得到辩护,仅当主体拥有构成该信念理由的其他具体信念。依赖性融贯主义否认这一点。它指出,辩护不必囿于信念的形式。它可以出自内省体验和记忆体验的形式,只要这种体验可以为关于可靠性的信念或解释融贯性的信念提供辩护。实际上,依赖性融贯主义允许如下可能性:一个信念所得到的辩护不来自其他信念,而仅仅来自合适的知觉体验和记忆体验。[48]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