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简称 adverbial theory (of perception) 为 AT, sense-data/ sense-datum theory 为 SDT,representational theory of perception 为 RTP。
其实吧, 这个问题很偏门,在今天的学术界,就我所知,无论是 SDT 还是 AT 都属于比较冷门的理论系,在今天已经没什么支持者了。在 [1] 这样丰富而前沿的文本中直接把 SDT 丢在了 historical 部分(而例如 RTP 和 (perceptual) disjunctivism 就被归为 contemporary 部分),AT 在这本一千多页的书里只有两篇文章有提到(其中一篇还在介绍 SDT 的那篇里仅出现一次关键字)。所以个人建议不需要太纠结于 AT 和 SDT,有个印象,知道个大概就够。
这一块的相关文本,尤其是近几十年(大约30年吧)并不多。原书里大致都有涉及( Further Reading 那部分里全都有,不过不看也没什么关系),所以我在这里主要提供一些细节的文本梳理,针对原书或者题主的笔记的一些整理和注释。当然一些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的相关背景知识是需要的,不过知觉哲学本来就是一个进阶课题,而且因为我在这里做的很细,所以可能比较复杂,不过正如上一段所说,不用太纠结。
#:正文
我们顺着原书的逻辑顺序。
#:Ⅰ
第一个问题,原书提供了对 AT 的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把知觉理解作一个 event 的属性,一种是理解作主体的属性,这两种理解方式(它们对应于对知觉这个概念的两种理解,一种是把它理解作一个动作或者行为,一种是理解作被知觉的对象或者经验等等)对于 AT 的充分性以及它们的区别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需要考虑的是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不能把这些属性归于其他任何东西上,无论是 sense-datum 还是外部世界中的对象。另一方面,像 states of affairs 和 facts 之类的都是 abstract objects,而 events 是 concrete objects,把知觉的 properties 归于抽象实体对于解释知觉也没有任何作用。
在我所看到的文本中,对 AT 的解释大多是第二种,即知觉是主体的性质或对主体的 modification ,不过第一种解释也是完全可能的。除此之外,这两种解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受到 many-property objection 和 complement objection 的攻击。
第一种解释需要承诺 event 的本体论地位,以及我们能够把性质归于 event 或者 event 本身可以具有属性,但它不需要给予 event 基本的 (fundamental) 本体论地位。而第二种解释则完全不需要承诺任何更具体的本体论观点。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解释不需要预设关于自我的本体论问题的任何立场,它可以认为自我不存在或是一类实体。除此之外,尽管都涉及 property,但两种解释对于 property 到底是柏拉图式实在的还是唯名论的是完全中立的。
#:Ⅱ
第二个问题即 AT 和 qualia 之间的关系。
首先,原文里说,AT 曾被认为承诺了物理主义 (physicalism or materialism) 一元论,为什么呢?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