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状词理论也是起于一个悖论,即金山悖论。这个悖论是由奥地利哲学家迈农(Alexius Meinong,1853—1920)提出的。迈农发现,当人们说“金山不存在”时,即将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作为一个命题的主词时,他们其实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虽然不是作为实体的存在,而是作为观念的存在。迈农的论证是,如果你说这座金山不存在,那么,很显然有某个你说它不存在的东西,即“这座金山”;因而这座金山一定存在于什么地方,否则“这座金山不存在”这个陈述没有任何意义。罗素早年一度信奉柏拉图主义,因而认为人们在原则上可以用名词不但指称存在的具体事物,也可以用它们来指称抽象的,甚至不存在的事物,如金山或圆的方。因此他也信服迈农的论证。但后来他就觉得无法再相信那些非实在的和逻辑上不可能的东西的存在了。这时他是一个极端的实在论者。他说:“逻辑必须与动物学一样真正地关心真实的世界,虽然逻辑带有更抽象,更普遍的特征。”
因此,必须设法解决金山悖论这一类悖论。
罗素认为,首先,我们必须有一种“健全的实在感”,就是坚决不能承认逻辑上不可能或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但问题是实际上我们会不时像说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那样来说这些东西,似乎实际不存在的东西是存在的。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就是要摆脱这种似是而非的存在论。他认为,我们必须区分专名与摹状词。专名必须指称一个对象,如北京,物理学等。而摹状词则可以完全没有任何指称,而只指事物的某方面特征,如当今的瑞典国王,世界首富等。就此而言,摹状词是没有意义的,它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它的意义在句子的上下文关系中,不能成为句子或命题的主词。
在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写出现确定摹状词的句子,使原来确定的摹状词在改写后的句子中不出现,或使它成为谓词,而不是主词。这样,摹状词的实在性就随之消失了。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做的。
当今的法国是共和制,没有国王;但如果我们说,“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好像存在着当今法国国王。罗素分析说,我们如果要否定这个命题的话,那么否定的并不是这个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因为并不存在当今的法国国王,我们只有否定当今法国国王的存在,才能否定上述命题。为此,我们可以将“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改写为“至少有一个X是当今法国国王,至多有一个X是当今法国国王,X是秃头。”这样,“当今的法国国王”就没有实在的意义,因为它现在和“是秃头”一样,是谓词,而不是主词。
再来看罗素是如何用他的摹状词理论处理金山悖论的。罗素说,在摹状词理论看来,虽然“这座金山”在语法上可以是一个有意义命题的主词,但经适当分析,这个命题就没有主词了。命题“这座金山不存在”通过这种分析就成了:“对X的一切值来说,‘X是金的而且是一座山’这个命题函项总是假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