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对于那些需要绝对真理的人而言,后现代化主义的去中心化,无疑是让这些人痛苦的。而追求绝对真理的思想一定是极具力量感的,这种痛苦必将伴随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在后现代主义的破碎之上建立新的秩序——建设在系统思考之上,强调共识和交流,倡导主观视角对概念的新诠释,一种全新的后-后现代主义文化,必将成为下一文化节点的新潮流。
我大胆断言,在二十一世纪下半叶,将会兴起一个以系统思考为指导,但又强调个人辨识度,积极艺术碰撞的新思潮。主导者多为女性个人或群体,且大有可能是中国女性,这会成为中国新时代的百家争鸣。
一、什么是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实质和局限性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是知识垄断的破除而唤醒思想对权威的挑战。然而,无共识,不交流。在多元杂糅的主观色彩背后,这种直接的对抗,是反社会共识,反交流的。而这种难以定义,难以交流文化趋势,正逐步导向了社会原子化。
后-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
后现代主义击碎了权威的同时也消灭了共识。可以说在此之后任何想要大一统的文化思潮都将被历经一番千夫所指,所以更多的观点是认为哲学已死,艺术已死,历史已然逃脱线性演绎,走向多元局面,也不会再出现一个‘后-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主义做超越。
但我认为,后现代主义触及了社会群体聚合的核心因素,即对共识的破坏从而导致了交流的隔阂。文化和思想的无法交流,社会群体缺乏凝聚力。任何系统都会对状态变化产生阻力以求回到原先的稳定状态,当后现代主义对人之间的交流阉割到达阈值后,必然让那些绝对真理的求索者发挥出变革的力量。
让思想和文化重拾可交流性,这是后-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根本性不同。当然要实现这点,还需要在保证经济基础建设之上的全面思想重构。
后-后现代主义的根本批判
后现代主义并非不想解决交流问题,在关注个体的个性和差异,强调多元的同时,又保证普世性的交流,后现代主义已经在迫使精英艺术向大众文化妥协。但这种妥协,只是让某一大众文化成为新的‘权贵’而已。‘权威’是经济资本衍生的手段,成为‘权贵’的大众文化成为了新的权威,变成了精英艺术另一种‘符号’,屠龙者终成恶龙。
后现代主义不超越资本的框束,没有‘绝对真理’的标准来普及大众,那“大艺术”“小艺术”之间的波动转换,只会是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
用系统的视角来看,后现代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只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一种‘农民起义’,是具有历史局限的。
后-后现代主义要批判后现代主义天真的“人本主义”。回到真理和标准至上的现代主义思考,不直接去超越资本和权威,转而思考是什么束缚了个性和差异?是根结于思想深处的‘结构和还原’。
后-后现代主义要批判的现代主义的结构和还原。是钉在整个逻辑思想里的结构和还原。不单单是解构的,是进而用系统和整体的视角,对还原主义的根本批判。
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定义
后-后现代主义思想以系统思考为主导,强调整体不可分割,而概念可以由任何个体主观界定。
然而对概念界定的同一是交流的先决条件,这要求了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建立在社会共识体系的构建之上。有了共识和标准,个性和差异才有意义。
后-后现代主义思想是从个体视角出发,在个人真善美上的认知重构,形成独立一套的个人视角的哲学观、艺术观和道德观,使得个人的艺术传达极具辨识度,同时群体包容个体思想的表达,包容个体视角的局限性。这种包容得以超越个性的表达,让交流得以回到整体一致性的思考之上,进而促进了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动态发展。
后-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必然条件
后-后现代主义是大众文化在多元上的质变。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