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立了本体论在科学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之后,巴斯卡的“先验实在主义”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其认识论问题:
第一,科学活动所追寻的机制与科学活动的因果联系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第二,科学活动需要在怎样的体系中展开?
第三,科学活动如何在两个不同的领域(TD/ID)间进行切换,也即如何实现“知识的社会学”与“知识的逻辑”之间的相互融合?
首先,科学活动所获取的因果联系(casual regularity),并非是其所寻求的“生成性机制”(generative mechanisms) “生成性机制”是事物行动的方式,它们才是“因果规律(causal law)”的真正基础。但是,虽然生成性机制始终存在,科学活动却不能够轻易获得“生成性机制”。这是由先验实在主义的本体论基础所决定的。
那么,科学活动需要怎样才能获得对“生成性机制”的描述呢?科学活动需要探寻的是开放体系中的“生成性机制”,在开放体系中,各种机制相互作用,因此无法描述任何单一机制的运作。只有通过科学活动创造出“人为的封闭体系”,使得该体系内的因果关系趋于稳定化,就能够接近对“生成性机制”的描述。在封闭体系下,依然能够确定“生成性机制”在发生作用。通过科学活动创造的封闭体系,因果关系得以稳定化,而“生成性机制”得以通过“普世化的因果关系”而得到确切的描述。
在这里,“开放体系”与“封闭体系”的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正是在这两种体系的交互中,科学活动才获得了对“生成性机制”精确描述的可能性。
巴斯卡在此处非常强调封闭体系形成的条件,以此说明科学活动认识论基础。他认为,一个“封闭体系”,必须包含三个条件:这个体系是独立的,体系外在条件不发生变化;第二,这个体系可以还原为原子化的组成要素,且这种要素的内在条件恒定;第三,这个体系中整体的行为总是可以借助其组成要素的行为来描述。而凡是无法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全部的体系都是“开放体系”。
在另一篇文章中,我们将看到巴斯卡对机制的本体论的讨论和他对“封闭体系”的强调对于后来的社会科学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简而言之,巴斯卡指出,先前的实证主义和释经学都在这个本体论问题上放了同样的错误:它们都认为只有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empirical invariance)才是科学事实上且也是应该追求的目标:即普遍规律(law)。这样一来,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中几乎毫无立足之地,而释经学则利用社会中很难找到普遍联系(empirical invariance),从而拒绝承认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在根本方法上的统一。然而,一旦我们接受这样的一个立场,即发现机制(mechanisms)才是科学事实上且也应该追求的目标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针对社会科学的“批判自然主义”(critical naturalism 或者critical realism)的立场就变得可能甚至必然。“批判自然主义”的立场坚定地认为,社会科学也是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根本方法上是统一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