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根据拉康的三界理论,我们可以说,时间的不同形式,对应了三界。它们分别是真实时间、象征时间、想象时间。有趣的是,视差分裂也出现在这三种时间性之中。在每一种时间性中,一方面是重复的惯性或静止,另一方面是非重复的变易或生成。本书上文说过,拉康不仅认为完美的重复是不可能的(重复无一例外地产生了差异),而且认为一个特殊的元素(“一”)在时间的差异化洪流之中一次又一次地出场。换句话说,在拉康看来,没有差异的永恒重复是不存在的,反之,没有重复的差异也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一点,与三界理论有什么关系?真实界的时间,既是不理会其他时间性模式的循环的时间性,又是纯粹流动的绝对否定性。象征界的时间,既是不断重复的能指的静态,又是这些能指不断变动的历时性动态。现象界的时间,既是自我的冰冷的、不死的镜像,又是这些镜像所展现的有死的肉体的可见的反映。想要以令人满意的方式来描述和探索这些时间性,是需要一本书来完成的任务。
3.主体与能指的关系
真实界的时间,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在讨论黑格尔的本体论时,齐泽克区分了subjectification和subject:“时间否定性”拒绝被凝固成确定的表象的稳定形式。尤其是,主体化意味着(由惰性的、无生命的元素构成的)物化的同一性建筑。在这种静态的惰性中,主体化的“操作者”没有反映出subject-as-$的动态的否定性。米勒对拉康的时间的思考,又一次是有用的。米勒引用了拉康的论点,“一个能指,就是为另一个能指代表主体的东西”。米勒阐述了这句话的含义:
黑格尔定义了时间本质上的主观性。虽然空间被我们客观地运用,但是,主体性本质上是时间性的。这就是拉康所说的。这就是我们日常所面对的,只不过我们在谈论它的时候以空间形式来表示:“主体在各个能指之间,主体在间隔之中”。(Miller 2005:38-39)
米勒接着说:
但是,事实上,这里所上演的是能指链的时间顺序。为了简化,我会说:在过去的能指和未来的能指之间,划杠的主体$集合了亚里士多德的“当下”的一切悖论。我们最好通过书写$,描述$,把$作为易逝的、逃逸的事物,从而铭刻主体的否定性……拉康所谓的“主体”,就是能指的时间化。它导致主体在能指链上滑动。(Miller 2005:39)
如果我们接受“一个能指,就是为另一个能指代表主体的东西”,那么,主体就成为一种彻底时间化的功能-运动,成为一种基于时间、不基于存在的奇特、陌生的“事件本体论”。这是为什么呢?时间性与能指主体有什么关系?对此的解释需要一些时间。
S₁ → S → S₃ → $ → S₄ → $ → S₅ → $→
α、α、α、α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