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90 年代,拉克劳等人所开辟的维特根斯坦式激进理论范式,在左派阵营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在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政治因素的享乐》 一书中,齐泽克将拉克劳等人对话 语体系的一致性的质疑拓展为对意识形态完备性的否定,从而挑战了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的理论假设。在齐泽克看来,维特根斯坦恰恰在元理论上为这种新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奠定了基础: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分析事实上等质于解构的策略,它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论证了拉康的命题——— “大他者不存在”,这为意识形态批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在另一个维度上,阿甘本在 《潜能》中 拓 展 了 左派关 于维特根斯坦 “生活形式 ” 的探讨 。“ 生活形式 ” 在此被阐释为 “ 生命形式 ”, 于是维特根斯坦理论也被挪入了生命政治 “吸纳/排斥”策略的分析和批判上,为无预设的共同体生活 ( 命) 形式之潜能做辩护。
可以说,阿甘本所开辟的 “维特根斯坦理论 - 生命政治” 范式,为 21 世纪意大利激进学者安东尼奥·奈格里 ( Antonio Negri) 、迈克尔·哈特 ( Michael Hardt) 和保罗·维尔诺 ( Paolo Virno) 等 人,打开了以语言哲学阐发生命政治的理论运作的空间。在这一路径上,最具代表性的是维尔诺。21 世纪初,维尔诺在 《当语言成为肉体》《大众: 否定与创造之间》等著作中,就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 中的 “述行”( performatives) 维度进行了专门的讨论。“述行”概念发端于维特根斯坦,并由约翰· 奥斯丁 ( John Austin) 和埃米尔·本维尼斯特 ( Emile Benveniste) 所发展,其基本内涵在于强调 “说话即是做事”,也即语言具有社会效力 ( 而不仅仅是语义学含义) ,这正是维尔诺所看重的。借助于 维特根斯坦理论,维尔诺指出了 “语言游戏”所具有的现实社会效力,这在语言成为后福特制生产的主要方式后便更加突显出来。
在后福特制的语境下,语言能力成为生命政治的基本内涵,对于语言能力的吸纳成为当下资本剥削的主要方式之一,于是挖掘 “语言游戏”的内在张力进而提出一种激进的变革方案,成为了维尔诺阐释维特根斯坦理论的主要方向。阿兰·巴丢 ( Alain Badiou) 近期所著的 《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可谓是当代左派重构维特根斯坦理论运动中最为体系化的作品。他同齐泽克一样,将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与拉康实在 - 象征 - 想象拓扑结构相嫁接,试图发掘出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中的 “崇高” 伦理要素,并以此为神圣性的 “行动”做铺垫。
纵观近 30 年来,当代左派所构建的 “激进式维特根斯坦哲学”,尽管不同学者对维特根斯坦理 论阐释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有三个主题是他们所共享的: “遵守规则”“语言游戏”以及 “语言界限”。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主题恰恰切中了当下全球化视域下政治生态的核心部分,分别涉及左、右 两派论战所聚焦的规范性、话语共同体 ( 社群) 以及社会变革行动问题。在此政治环境下,当代左派激进化语言哲学的运作以针锋相对的方式,直接回应了当代主流政治哲学所构建的话语框架,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二、规则的内在悖论: 普适价值的无根性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