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奈尔斯·埃尔德里奇 《宏观进化动力学:物种、龛位和适应性峰值》(MacGraw Hill, New York 1989). p. 127
[7]S.N.艾森施塔特《层化系统的连续性与变化:稳定与社会变迁》Bernard Barber and Alex Inkeles, eds. (Little Brown, Boston 1971). p. 65
[8]ibid. p 66-71
[9]温贝托·马图拉纳和弗朗西斯科·瓦雷拉《知识树:人类理解的生物基础》 (Shambhala, Boston 1992). p. 47 and 115.
其他研究人员发现,随着环路增加新的节点,它可能会达到复杂性的临界阈值并发生分岔(bifurcation),即过渡到复杂化加速的新状态。由于相变所导致的状态绝不是 “定向的”或 “渐进的”,因此,通过跨越分岔来改变和发展是漂移成长的另一种方式。
[10]伊利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和伊莎贝尔·斯特恩斯(Isabelle Stengers)《混沌中的秩序》op.cit.. p. 147
[11]弗朗西斯科·J·瓦雷拉 《自组织的两个原则: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管理》H. Ulrich, G.J.B. Probst eds. (Springer Verlag, Berlin 1984) p. 27
[12]德勒兹和瓜塔里《千高原》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inneapolis, 1987). p. 329
[13]克尔·比萨克尔《地球资源百科全书》
[14]德勒兹和瓜塔里 ibid. p. 328
作者在其网状结构(根茎、平滑空间等)理论中不断提到催化作用。他们有时倾向于从一种特定(尽管非常重要)催化剂的角度来看待催化作用:雅克·莫诺(Jaques Monod)发现的异位酶,这种酶就像可编程催化剂,有两个头:
“......将异质结合在一起而不使其不再是异质的......是胼胝间振荡,至少有两个头的合成器。”
这里需要的是使“催化剂”的概念更加抽象,使化学催化剂的具体功能(通过锁和钥匙机制进行识别行为、加速或减速化学反应)不再重要,而是“从内部”或“从两者之间”促进增长这一更为普遍的概念。阿瑟·伊贝拉尔(Arthur Iberall,将非线性动力学思想应用于人类历史的先驱)已经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一步,他将催化活性定义为迫使动态系统从一个吸引子转向另一个吸引子的能力。在化学催化剂的情况下,动力系统就是目标分子(被催化的分子),而两个稳定状态就是其“非反应”和“反应 ”状态,通过将它们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个状态,催化剂就能加速反应。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