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
康德哲学面临的问题之字一——理性的危机
经验论、唯理论,关于科学知识的证明陷入了困境,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无法从哲学上得到证明,可能带来一种什么样的结果。11-14世纪,经院哲学,争论,导致基督教哲学的衰落。哲学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神学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围绕共象和殊象的争论,分成唯实论和唯名论,这场争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具体化为关于上帝存在的一种证明。哲学要证明上帝的存在,如果没办法调和理性和信仰,两个结果,首先,不能从理性上证明信仰,就可能导致信仰的危机;其次,如果我们仍然虔诚的信仰上帝,结果就是人们对哲学感到失望。实际的结果是后者。14-16世纪,文艺复兴,人本主义,全面转向了感性。人们对于经院哲学繁琐的抽象推理厌倦,基督教教会世俗会,教会本身的腐败,松动了禁欲主义。突然,从理性转向了感性。
14-16世纪的伟大成就在文学艺术,而不在哲学。比如文艺复兴时候的意大利,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谈到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发端,波及到西欧各国,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法国拉布雷的《巨人传》,等等。经验论、唯理论为科学知识证明来源。经验论把经验作为一切知识的来源,唯理论认为经验不足以给普遍必然的知识提供根据,所以我们必须从理性中天赋的观念出发,重构或者推演出人类的知识大厦,笛卡尔的理想。这场争论,结果在休谟的怀疑论陷入了困境。要从经验上证明科学知识的基础,洛克,贝克莱,到了休谟,休谟的经验伦最后导致了怀疑论。罗素称它为英国经验论的逻辑终局。休谟强调一切经验都是相对、个别、偶然的,经验重复一万次仍然是经验。经验值对过去现在已经经验到的东西有效,对没有经验到的东西,经验是无效的。包括牛顿物理学在内的所有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知识不过是或然的知识。
想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休谟从经验出发就已经杜绝了这条道路。唯理论坚持要从头脑中的天赋观念出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心和物之间的关系,笛卡尔的二元论,两个实体,思想实体和广延实体,这一点其实在休谟那也有反应。休谟把知识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关于观念之间的知识,比如逻辑学,数学,与经验无关,虽然具有普遍必然性,我们叫做“先天的知识”,很小的范围,跟经验无关;另一类是要面对经验,面对自然的,休谟把这一类知识叫做“关于事实的知识”,或然的知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的结果。跟中世纪经院哲学做类比,如果我们不能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科学知识没有普遍必然性;一是科学知识有普遍必然性,但是你没办法证明。显然是后者。康德的出发点很清楚,事实上我们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比如欧几里德几何学和牛顿物理学。问题是哲学的经验论和唯理论没有办法证明它的科学性。
康德哲学面临的问题之二——自由的失落
哥白尼之前,欧洲标准的宇宙观是托勒密的地心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托勒密的地心说是符合我们的感觉经验的。哥白尼却从理论上告诉我们,地心说是错的。结果激化了经验和理论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地心说是有经验依据的;另一方面,哥白尼从理论上告诉我们,经验有经验的依据,理论有理论的依据,两者有可能是冲突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各执一端,没有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结合起来。我们需要考虑的,为什么他们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哲学家并不是没有认识到需要把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