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数表达公式不能用函数等等表示,若用函数等等表示素数,则只能是渐近公式,不能表示全部素数,连素数连续也表示不了,因素数与后继素数差值不定,若①有函数等等表示公式得到的两素数差值不定,则函数因变量与自变量取值不能有规律,因有规律则得到的素数差值一定,若②有函数等等表示公式得到的两素数差值一定,则无法确定素数是连续的,也就是说无法判断得到的两素数之间存不存在素数,从而导致怀疑公式的覆盖率全不全,即公式准确度!
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在几乎所有我感兴趣的数学领域的学习,我对数学整体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一句话,如果你看完那个超长的初等公式,再看完斯图尔特的点评,然后把这个或许是曾经有些许幻想的结论慢慢忘记,我一点都不感觉意外,这正是我当年走过的路!
知识有限再加上一位比较知名的数学家点评,作为数学初学者的你能说什么呢?而且,呵呵,等你看了那个公式,你就知道了,你想手动算一个素数都非常不容易,如果你好奇,公式的截图我放最后了。
现在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评价这个公式,受众就是数学入门级的爱好者。期间会穿插《什么是数学》和《现代数学的概念》的内容,我先提前声明。
首先,这个公式的地位没有那么“差”,虽然斯图尔特说了,我们可以用某种“递归数列”去构造类似的公式,但是,那是在这个公式出生之后的事。
该公式的大致发展过程是这样的,当年希尔伯特给出了23个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的经典问题,它们的解决或者研究直接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近五分之四的时间!其中的第十问题是就所谓的丢番图方程的解的存在性进行“机械”判定:我们想知道是否有某种通用的方法,对于任意给定的丢番图方程都能判定其解存在或者不存在。俄国数学家马蒂亚舍维奇在前人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存在”的证明,这个证明是如此有效的利用多项式,以至于该结论的副产品就是说存在一个有23个变量的素数生成公式,当这些变量都取整数时,该多项式正值的集合正是全体素数的集合!
当时这个信息是“令人震惊的”,斯图尔特的反应是:几乎不存在能显式表达这种多项式的方式,或者,我们最多有生成该多项式的计算机程序......
但是很快“奇迹”出现了,四个数学家用类似的方法生成了一个有26个变量的素数通项公式,而且它是显式的【文章最后那个公式,每个变量都独立地取全体自然数】。
这似乎有点“愚人节”的味道!26个变量正好对应26个英文字母,你确定不是某种玩笑?还真不是!于是那个公式产生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找找看”,有的变量出现好几次,而有的只出现一次,比如s【你能找到它吗】。我们用记号F【26】表示这个公式。
很难相信,我当年真的看过这个素数的通项公式,我现在看的震惊程度比那时大,而且我知道原因——我对数学的理解比那时深刻。
下面我们做两件事:给出理想素数通项公式的解读,分析F【26】以及它的一个“悖论”。
很少有人会告诉你一个素数通项公式应该长什么样,但我可以很负责的说,F【26】确实不太好用,它的存在性比它的实用性更有历史意义。
一般来说,理想的素数的通项公式要具有以下几点:
1.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它是初等的;
2.如果有可能,我们希望它是精确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