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这样的非附随突现概念上是可能的,人们依然会认为它缺乏经验上的证据。但这样的因果突现是有备选者的。在神经系统的数值仿真中,宏观层面因果上是可以取代微观层面的。宏观物体的因果独立性,多于其下微观物体的相加,确实就是Tonili关于意识的“集成信息”理论的关键特征(Hoel, Albantakis and Tonili 2013)。另一个例子可能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的整体性质,(Schaffer 2010)如量子纠缠就值得关注。Prosser最近就做过一个精彩的阐释(Prosser 2011)。物理学并不知道将纠缠状态还原为经典状态总和的方法。如果这是真的,纠缠中的原子的性质就是因果有效的。Prosser说“纠缠改变了原子行为的概率分布,当纠缠出现时,原子的整体设置是不同的,它的效力构成了向下的因果作用,纠缠所产生的突现性质的向下因果作用和底层的定律是没有冲突的。”Humphrey的融合突现论则将量子纠缠视为产生新个体的融合方式。这种意义上的强突现是否存在是一个经验上的问题。哪怕上面的例子经验上是不足的,其它引入强突现的方法也有可能被发现。波函数的神秘塌缩本身可能是另一个有前景的出发点。
4.3 为何非构成泛心论不同于突现二元论
但为何泛心论者想成为一个强突现论者呢?难道泛心论最大的优势不是它可以避开强突现吗?若拥有新的因果效力的高层个体可以强突现,那为何现象心灵不能从非现象也没有心灵的世界中突现呢?若强突现泛心论是可能的,强突现二元论也有可能。二元论看起来直观上更有可能,因为它不涉及到外部不可见的基质,以及自然底层的微现象内在性质。
泛心论最终依赖于如下两点:内在本性论点和遗传论点。内在本性论点认为物理学的关系结构是不完整的。这个结构需要范畴内在本性来承担物理性质的关系网络。上边有说过,莱布尼兹以这一点反驳笛卡尔,而在20世纪罗素和怀特海推广了这个论点。二元论者对此没有充分的回应。二元论缺乏一个对物质的形而上学说明。唯心论则把物质的概念缩小为“良发现的现象”,从而回避了问题。笛卡尔式实体二元论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时空中物体与非时空中物体的因果交互问题,也包括它缺乏一个关于物质的可行的形而上学理论。仅仅延展性和关系性是不够的。它没有回答什么被延展,以及什么处于关系中的问题。泛心论克服了这种分析的匮乏。这就是为何非构成泛心论没有陷入突现二元论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泛心论的遗传论点。哪怕是O'connor和Wong这样的非泛心论者,承认他们关于突现的概念,要求“每一个基本部分的某种倾向”(O'connor and Wong 2005, 665)来解释现象心灵的强突现。但“倾向”究竟是什么意思?非现象而又非心灵的某物,会有产生现象心灵的倾向吗?
前面我们介绍了属性内和属性间突现的区别。属性内突现可被称为超强突现。除了弱突现和强突现,我们引入超强突现的概念。弱突现(基于强附随的关系)和强突现(基于弱附随或因果关系)出现在一个统一的范畴框架中。如高层时空具象实体可从底层时空具象实体中弱突现或强突现。超强突现则违反并超越了范畴框架。某物无中生有,就是超强突现的一个例子。另一个超强突现的清晰例子是,具象时空实体从一个只有抽象实体的世界中产生。泛心论者认为超强突现的另一个例子就是现象心灵从一个只有时空延展和因果功能关系的世界中出现。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