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对象的概念现实与其形而上学现实之间的区别,与客观现实与形式现实之间的学术区别有类似之处。然而,它并不是一种教条主义或前批判的残余;相反,它来自禁止意义先验化的认识论约束。这种批判约束的必然结果是承认意义与存在、概念与对象之间的先验差异。与相关主义者所宣称的相反,这种差异的预设并不是需要批判性的合法化的教条偏见。恰恰相反:概念和对象之间的差异始终是概念内部的假设——每一个差异最终都是概念性的——需要论证。因为假设概念和对象之间的差异只能是内在于概念的,就是假设概念配备了它们自身现实和内部结构的不证自明的索引——我们知道概念是什么并且能够可靠地跟踪它们的内部差分化(differentiation)——这一假设似乎许可了这样一种主张,即现实中的每一个差异都是概念上的差异。后者当然为概念唯心主义提供了前提,概念唯心主义被理解为现实是由概念组成的这一主张——正是这种形而上学的主张是后康德相关主义应该放弃的。 然而,缺乏诉诸于一种现象学神话关于原始的、自我构成的意识(被塞拉斯谴责的给定神话myth of the Given的众多变体之一),破坏了关于对象的本质和存在的教条主义的批判性考虑也同样破坏了关于概念的本质和存在的独断论(无论是通过能指、话语实践、有意识的经验等来索引)。因此,不清楚为什么我们对概念结构的访问应该被考虑更不需要批判性的合法性,与我们对对象的结构的访问相比。【11】假设对概念结构的特权访问就是假设理性直观(intellectual intuition)。但这是对概念的本质的自然提出形而上学的主张;这种假设与任何所谓的关于物体本质的形而上学断言一样教条。
20. 因此,即使相关主义宣称其形而上学不可知论,它也不断面临着崩溃为概念唯心主义的威胁。后者首先假设概念中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知识是对象中同一性和差异性知识的前提,然后得出概念和对象之间的每个一阶差异必须包含在二阶概念的差异中,二阶概念差异反过来也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概念地被包含,依此类推,直到绝对概念(Absolute Notion)。但是,除非它可以通过预期概念上的、回溯性地包含过去的每一个差异的绝对来证明其合理性,否则每一个差异都服从于我们当前概念的同一性,这比先验预设概念和对象之间存在超概念差异还要教条。
21。通常,这种唯心主义前提,即每一个差异都必须是概念上的差异,为相关主义者最常提出的反对形而上学(或先验)实在论的论点提供担保。这一论点围绕着一个奇特的谬误,大卫·斯托夫(David Stove)将其命名为“宝石(the Gem)”。 它的经典案例(locus classicus)可以在贝克莱的《Treatise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第 23 段中找到,其中贝克莱(Berkeley)挑战了想象一些东西独立于我们对它的概念而存在是有可能的(我们会为当前的目的而忽略概念和知觉perception之间的区别,就像贝克莱所做的那样):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