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the conceptual content expressed by each sentence or word is understood as essentially consisting in its inferential relations (broadly construed) or articulated by its inferential relations (narrowly construed), then one must grasp many such contents in order to grasp any. (Brandom 2000: 29)
如果每个句子或词汇所表达的概念内容被理解为:
(宽松诠释) 本质上由其推论关系构成
或
(狭隘诠释)由其推论关系所表达
,那么要想理解任一内容,就必须理解许多这样的内容。
这有时被称为语义学的整体主义进路。关于对此类观点的优劣的讨论,参见词条 含义整体论 Meaning Holism 。
对于书本级别长度的对推论主义的辩护,参见 Brandom (1994) 和 Brandom (2000) 。 重要的先导读物有 Wittgenstein (1953) 和 Sellars (1968) , 也可参见词条 Ludwig Wittgenstein 和 Wilfrid Sellars 。关于对推论主义的经典反对意见 ,参见 Prior (1960) 。对于对推论主义传统内的一个著名方案的讨论,参见词条 证明论语义 Proof Theoretic Semantics 。
2.2.4 动态语义学
在阐述经典语义学的不同版本时,我们所谈的许多都是关于句子的。相比之下,我们几乎没有讨论过「交流」或「谈话」。这并非偶然。典型的经典语义学会认为交流或谈话的性质是可以通过解释次序更为靠前的「句子的语义性质」来得到解释的(即使经典语义学家实际上经常认为句子的语义内容对「其所处的会话的特性」是敏感的)。
作为一个初级的近似说法:动态语义学是这样一种语义学手段,它颠倒了这种解释次序。(相比之下,前文的经典理论被称为是“静态”语义理论)。在动态语义学方法中,语义理论的主要目的不是「将句子与命题配对、进而由命题来确定句子的真值条件」。相反,根据这些动态语义学方法,句子的语义值更像是“语境变化的潜能(或者说,势,potential)”——粗略地说,是「用于更新语境或谈话的指示」。
在动态的语境中,上面提出的许多关于「如何最佳地理解语义内容的本质」的问题就转而变为关于「如何最佳地理解语境和语境变化的势的本质」的问题。对于「语义学的动态、静态方法中是否有一者是更有效的」,以及「动态和静态体系间的确切区别是什么」(对此的讨论参见 Rothschild, Yalcin 2016),都存在争议。
「动态语义学与经典语义学之间的关系」与「经典语义学与其我所讨论过的其它替代品之间的关系」不同。经典语义学的其他替代方案拒绝了经典语义学的一些核心特性——例如:指定一些实体为含义;或是认为「含义中心地(centrally)关涉于词与世界的关系」。相反,动态语义理论可以看作是经典语义理论的一种扩展或推广,它可以采用许多相同理论体系的修改版。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