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词(在一定的语言里)具有意义,通常也说它标示一个概念。如果它只在表面上有意义而实际上没有,我们就说它是一个“假概念”。假概念的来源应当如何解释呢?每一个词之被引进了语言,岂不正是为了表示某某东西,因而一开始使用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吗?那么,一种传统语言怎么能包含无意义的词呢?的确,每一个词(除了我们以后要说明的一些少见的情况外)原来都有一个意义。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词经常改变意义。有时候一个词失掉了它的旧意义而没有获得新意义。假概念就是这样产生的。
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种情况,就是词语本身就是无意义的。
虚假的概念在于,他在最开始产生的时候,是日常语言之中产生,他是有意义的,但是形而上学家把他抽象化以后,就改变了意义,当他失去了旧的意义,却没有新的意义的时候,虚假的概念就这样产生了。
那么,一个词的意义是什么呢?必须制订哪些关于词的规定,才能使词有意义呢?(至于这些规定是明白地制订的,如现代科学里的一些词语和符号那样,还是默契的,如传统语言中大多数词那样,是与我们的研究不相干的)o首先,必须确定词的句法,即词在它可以出现的最简单句型里的出现方式;我们把这种句型称为这个词的基本句子。例如“石头”这个词的基本句型是“x是一块石头”;在这种句型的句子中,某个属于事物范畴的名称占据“X”的位置,比如“这颗金刚石”,“这个苹果力o其次,对于包含这个词的基本句子s,下面这个问题必须得到答案,这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
(1)S可从什么句子推出来,从S又可推出些什么句子t
(2)在什么条件下S被假定为真的,又在什么条件下S被假定为假的?
(3)S应如何证实?
(4)S的意义是什么?
那么,什么状态下,一个词是有意义的呢?对于一个词,我们是可以通过摹状词的方法,把他分解为一组它的性质的组合,那么进而我们去分析下面四种情况
(1)S可从什么句子推出来,从S又可推出些什么句子t
(2)在什么条件下S被假定为真的,又在什么条件下S被假定为假的?
(3)S应如何证实?
(4)S的意义是什么?
1)是正确的表述;表述(2)与逻辑表达法一致;(3)与认识论的表达法一致;(4)与哲学(现象学)的表达法一致。Wittgenstein曾断言,(2)表示了哲学家们用(4)来表达的意思:一个句子的意义在于它的真值条件。((l)是”元逻辑的刀表述;我们计划在另一个地方详细说明元逻辑是句法和意义的理论,即可推关系的理论。)有许多词,特别是绝大多数的科学用语,是可以用归结为另外一些词(“构成”,定义)的方法来确定其意义的。例如,“节肢类’就是具有分节的身体和有关节的腿的动物。这就回答了前面所说的”节肢类“一词的基本句型问题,即句型”事物x是一个节肢类“的问题。我们已经规定了:这一句型的句子,是可以从”x是个动物“、”x有分节的身体“、”x有有关节的腿“这类前提里推出来的,反转来,后面每个句子是可以从前面那个句子推出来的。通过这些对于”节肢类“的基本句子的可推性的规定(即对于真值条件、对于证实方法、对于意义的规定),就确定了”节肢类“一词的意义。这样,就把语言中的每一个词归结为另外一些词,最后归结为出现在所谓”观察句子“或者”记录句子“里的词。词就是通过这种归结获得它的意义的。
1)是正确的表述(即符合逻辑句法的表述)(2)与逻辑表达法一致;(3)与认识论的表达法一致;(4)与哲学(现象学)的表达法一致。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