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现在平时用的GPS和地图为例,随便到哪个地方去,用手机上的高德和百度地图一查就知道。这个“地图”跟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地图为什么能够反映出地貌地形?反映出你所在的方位?这之所以可能,因为在路标、山脉、峡谷之间已经建立起确定的联系。这预设了大量的勘探、测量、标注与计算工作。为什么我们看手机可以知道现实世界,因为它们两者间有大量工作已经做好了。只不过,我们作为终端用户不知道中间工作,忽略了而已。
“跳跃模型”是让你忽略这个东西,只考虑地图、地形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它们之间为什么能符合?世界为什么遵守数学法则?是不是很奇怪?它最终使得认识成为一项奇迹。“我”怎么可能跳出“我”呢?永远跳不出我,你永远是你,不可能你变成我,我变成你,心灵怎么可能把握彼岸世界?观念怎么把握观念之外的对象?这是非常难以解释的。
拉图尔说通过“游走模型”这种知识模型用来解释现实实践过程当中的科学。我列了一个等式:
游走模型=网络联结=A+B+C..…..(et/plus)=游牧=诺莫斯。
这就对应德勒兹说的,我们的哲学逻辑不是“是”的逻辑,而是“et”的逻辑。就像我们系列讲座的名称叫做“哲学与艺术/哲学和艺术”是一个plus的关系,是一个联结关系。“联结”表达了拉图尔最重要的一个想法,我认为也符合德勒兹的想法,它是“游牧”、“运动”制造出最后的结果,而不是先有结构,把“运动”放进去,完全颠倒逻各斯的理解方式。拉图尔说:我们不能用这样一种思想框定科学、理解科学和技术,应该通过诺莫斯的方式——“移动”的方式理解。
拉图尔的想法,我认为最终可以归结为德勒兹“游牧”、“诺莫斯”。
哥白尼式的反革命
“制作中的科学”与“游走模型”(游牧模型)代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哲学观念。这种观念跟当代主流思想有点儿格格不入。正是因为它格格不入反而有魅力,比较新颖。“现象学”是带有观念论、主体主义色彩的哲学思想。当代分析哲学是自然主义的、带有客观主义色彩、科学主义色彩的哲学形态。拉图尔的观念、德勒兹的观念跟这两种当代主流哲学都不一样。拉图尔在什么意义上是一位哲学家?可以对比他跟以往哲学家的差别。
我谈问题时比较倾向于跟康德做一个对比。康德作为一个坐标系,可以看出其他哲学家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康德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以往的哲学是主体围绕客体,康德哲学是客体要符合主体的哲学。拉图尔说康德哲学有问题,我们要继续革命!
在拉图尔看来,不管是前康德式的以对象为中心的哲学,还是康德式的以主体(我思)为中心的哲学,都是不恰当的,需要探索另外一种哲学形态。
怎么追求另外一种哲学形态?拉图尔大半辈子想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开辟一种“后二元论”的世界,这样一种世界图景是什么样的?
拉图尔说:为了彻底告别二元论的思想方式,必须发动一场“哥白尼式的反革命”。这样一种革命是反“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对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反动,即放弃让客体围绕主体转的观念论路线。当然,放弃这条路线并不意味着回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哲学。
既然是“哥白尼式的”,意味着哲学参照系将再次发生转移。他说:哲学既不能围绕客体转,也不能围绕主体转。应该转向另外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是以往被还原的领域——经验杂多的运动世界,我们的哲学应该考察这样的世界,不是井井有条的,或者纯粹心灵,或者纯粹物理的。哲学不应该以那样的东西为起点,恰恰要考察专注于主体跟客体之间的居间地带、经验杂多运动的世界,同时赋予运动以优先性。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