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讳言,就我个人而言,对范畴的这一论述的兴趣中心是形而上学;但由于范畴的形而上学意义只是作为它们在显像世界中的意义的结果而给出的,因此处理的重点在于向顶峰上升。这种上升的主要部分是认识论,而自然哲学只在几章中占据了较宽的篇幅,偶尔也与心理学有些融合。
我的著作《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可以说是这一范畴学说的认识论导引,阅读这本书需要了解它。虽然后者的认识论部分也为更精确地论证后者提出的认识论的根本观点(Grundanschauung)提供了大量材料,但它们主要是通过进一步扩展和延续对其进行补充。在我看来,形而上学分为形而上学范畴学说和形而上学本原学说。实际上,只有前者属于这部著作的范围,而我的形而上学本原学说则在《无意识哲学》的形而上学部分中作了概述,并在后来版本的增补和辩护性的评论中作了阐述。但是,形而上学的范畴学说与本原学说之间的关联和接触是如此密切,以至于几乎不可能更详细地论述前者,而不通过澄清与后者的关联来引入后者。如果说在我青年时代的著作中,本原学说主要是作为自然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结果而呈现出来的,随后又经过伦理学、宗教哲学和美学的衡量和确认,那么在这里,它则是作为仅仅通过范畴的究查而跳出的东西呈现出来的。因为范畴最终必须把主观认识指向本原,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从这个源泉中流淌出来的。
因此,我的《范畴学说》与我的《无意识哲学》之间的关系,就像黑格尔的《逻辑学》与他的《精神现象学》之间的关系一样:在我主要从事伦理、宗教哲学、美学、政治、社会、哲学史和批判研究的二十年中,我相信我在形而上学方面也没有停滞不前。特别是,我希望对其他观点与我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比较时,后者并非毫无收获。自 1877 年以来,我只是偶尔在副刊和小论文中论述形而上学,但在这部著作中,我首次尝试体系地论述形而上学问题。当把它与我早期的著作相比较时,人们会发现,许多我尚未论述过的问题在这里都得到了解决,但我并没有被迫收回我以前的任何论断,即使是在我以前论述过的问题上,但我增加了一些新的观点,补充了其他观点,并更详细地论述了其中的大多数问题。因此,我请你们根据我在这里所说的话来解释和判断我之前所说的话,而不是相反。如果说一位哲学家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由他的形而上学立场决定的,而这种立场又必须首先从他对形而上学的体系论述中确定的话,那么,未来的哲学史家在评价我的哲学时,将不得不首先坚持这部与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有关的著作。其次是《道德意识现象学》、《精神的宗教》和《美的哲学》,第三序列才是我的其他重要著作。
柏林-利希特费尔德
参考文献:
1. Vgl. ,,Kants Erkenntnistheorie und Metaphysik" S. 22-23, 161–162 , 187-190, 228-236.
2. Vgl. „,Philos . Fragen der Gegenwart" S. 266-269.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