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这一运动,在整部人类学的结尾,人被定义成了——就像前文中所描述的《美学》中黑格尔把雕塑描述为可塑艺术和把希腊人描述为可塑主体一样——灵魂的艺术作品【26】,灵魂越来越把肉体改造得像它的所有物。处在这一被决定性与自我决定性、被给予形式与自赋形之间的,正是黑格尔眼中的“可塑性”。
【24】 L’avenir de Hegel,p.58.
【25】Die Philosophie des Geistes,p.190.
【26】Ibid.,p.192.
但是,“习惯”并不是“可塑性”的终点,完全地被“习惯”所占据,意味着不再改变“形式”,而这一停滞意味着死亡:“正是对生活的习惯导致死亡,或者,如果完全抽象地说的话,对生活的习惯就是死亡本身。”【27】在这里,死亡的概念作为一种纯粹的变形(Métamorphose)的不可能性,在形式的彻底封闭之中降临。因此,在黑格尔看来,“习惯”也是必然要被扬弃,因为他还不是自我的仅与自身相联系的普遍的东西,而与此同时,现实灵魂最后所实现的个体性也未能不能满足主体的要求,因为个体性实际上只是一种潜能:它可以有效地运作,但只是拥有这样一种运作的潜力,它还不能将自身作为自身的现实性生产出来【28】。因此,在人类学中,人作为“习惯”的人还远不是主体,而是真正的“主体的消隐”【29】,人类学只不过在为我们思考真正的主体铺平道路。于是,在讨论了人的可塑性之后,我们需要扬弃掉人的形象,而把目光转向主体的可塑性。
【27】Ibid.,p.187.
【28】L’avenir de Hegel,p.49.
【29】Ibid.,p.108.
二、可塑性与主体
在黑格尔看来,主体能够对自身制造无限的差异,它的内部是一组“规定性”与“自规定”两个对立面组成的联合体之间的无限的双重化运动。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他这么写道:“活生生的实体是一个存在,这个存在就其真理而言是一个主体,或者换个同样意思的说法,这个存在就其真理而言是一个现实的东西,只不过实体是一个自己设定自己的运动,或者说一个以自身为中介而转变成另一个东西的活动。实体作为主体是一个纯粹的单纯否定性,正因如此,实体是一个单纯事物的分裂活动。”【30】这一段话反映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实体即主体。主体,在黑格尔看来,就是“一个静止的、自己推动自己的不动者”【31】,一个纯粹的否定性,一个不断的自差异。马拉布观察到,在黑格尔那里,一种现代的主体概念可以从思辨命题所描述的过程中推导出来【32】:思辨命题中“主词与谓词”的关系,同样标示了主体性中“主体与偶性”的关系。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