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W.F. Hegel,Enzyklopä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im Grundrisse:Die Naturphilosophie,Werke in zwanzig Bänden,9,Frankfurt:Suhrkamp,1986,p.499.
【17】Die Philosophie des Geistes,p.43.
在人类学部分,黑格尔按照对外界的相对自主性依次增长为原则,分别考察了自然灵魂、感觉灵魂与现实灵魂。在自然灵魂中,黑格尔谈论了气候、季节、一天的时段更替和地理差异等要素对人的精神的影响,并像布卢门巴赫一样对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了比较人种学考察,并将不同民族的特性归结为一种“地域精神”【18】。这些自然灵魂的在各个民族的个别化就好比个体的个别化,这种个别化又继续在个体身上体现为天性、气质和性格。然而,这些个别化仅仅是自然规定的个别化,并不是精神的对象,因为“精神的活动本质正在于使自己超越那囿于单纯自然生活的状态,把握自己的独立性,使世界从属于自己的思维,根据概念来创造这个世界。因此,在精神里面普遍的自然生活只是一个完全从属的因素,宇宙和地球的种种力量都受精神支配,它们在精神里只能引起某种无关紧要的情绪。”【19】在自然灵魂部分的末尾,灵魂在与作为规定性的特殊的东西打交道的过程中离开了自然灵魂的普遍无差别性而产生了个别主观性——感受。于是精神进一步从对象中折返并独立出来。这样一种感受进一步扬弃了个别的现实性,“将感受的对象作为客观世界从自身里抛出去”【20】。这时,主动性进一步上升,感受开始向感觉过渡,并由此促生了感觉灵魂。
【18】Ibid.,p.63.
【19】Die Philosophie des Geistes,p.53.
【20】Ibid.,p.121—122.
“习惯”作为感觉灵魂的终点与现实灵魂的先兆,出现在《精神哲学》的这样一个转折点上,是“灵魂使自己这样地成为抽象普遍的存在,并且把种种感觉的(同时意识的)特殊东西归结为它身上的一种单纯存在着的规定”【21】。“习惯”一方面为未经反思的自然灵魂所规定,受制于节气、年龄、睡眠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又通过感觉、理智、意志等等把否定了机械性的规定性,高于它们所构成的作为规定性的第一自然,因而有理由被称作“第二自然”【22】。在习惯中,灵魂完成了它的双向的运动:一方面,灵魂受制于自然,无论是“自然灵魂”中的被给予的“普遍的规定性”、还是“感觉灵魂”中被给予的“特殊的规定性”;然而另一方面,灵魂不再下沉到一种普遍性之中而失去了自身的特殊性,在习惯中,人并非与偶然的、个别的感受、表象、欲求等等打交道,而是自己本身:“即一个构成他的个体性、由他本身所建立起来并已成为他所有的行动的普遍方式,并因此显示为自由的。”【23】
【21】Ibid.,p.183.
【22】Ibid.,p.184.
【23】Ibid.,p.188.
在马拉布看来,人类学部分所描述的这些环节,都毋庸置疑地体现了黑格尔眼中人的“可塑性”,即在存在于“自然给予的形式”与“人的自赋形”之间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的可能性随着灵魂一步步走向主动性的运动逐渐提升:从感受到感觉灵魂,从对对象的直接感觉到自身感觉,并最终汇聚在“习惯”上:“习惯是使身体成为工具的可塑的工作。”【24】正如黑格尔在习惯部分的结尾所写到的:灵魂“必须占有肉体,把肉体训练成它的活动的驯服而灵巧的工具,必须这样的改造肉体,以至于它在肉体里自己与自己本身想联系,而肉体则成为一种同灵魂的实体、即自由相协调一致的偶性。肉体是中介,通过它我就和一般外部世界相遇了。”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