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超越性是动态性的认知方式,既包括对认知对象(抽象主体)属性的不满足,希冀于通过改变认知对象自身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的期望,即迭代主体创造更适用而超越现有的主体;也包括在对事物认知时,将认知对象进行更进一步的共性抽象,简化事物复杂度,形成更为关注的主体属性。例如想要得到人类的基本属性,难以在人类本身的层级获得全部。即在对人类认知不确定时想获得对人类的认知,必须从更为抽象的生命角度获得。即需要将人类与动物等抽象为生命体,才可以获得人类是生命的认知。超越性是在动态性上的方向。
一致性
存在论中,一致性主要被应用于个体间的沟通过程。解决人类个体沟通过程的“白马非马”困境。如第一章所述,白马非马悖论的来源是自然语言并不对相等与包含做精准区分。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讨论概念,阐述对事物的理解时,经常产生争论,欲分辩出谁对谁错。详细讲述,其争吵原因来源于个体对生存策略的坚信,即意识性决策从不怀疑自身的判断。所以当其它个体策略不符合自身判断时,天然的会产生维护自己正确的意愿。此为争吵行为的根本原因。而使人们互相之间认为对方不对或自己是对的原因,是因为个体认知对评判主体的理解不一致。如在讲述抽象时所说,人们对抽象主体的理解不一致,因此会发生讨论对象皆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即使人们在讨论时的主体对象大致一致,也会产生判断过程的相等为真还是包含为真的不一致情况。即白马非马困境。白马究竟是不是马呢?白马当然是马,是在集合概念中白色的马,与马集合是包含关系,而不是相等关系。在是否相等的判断关系下,白马不是马,即白马与马是被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全相等的关系。人们的沟通过程类似,同一概念包含不同属性,或判断对象是包含关系,人们在讨论概念,对概念或其某一属性产生判断时,是对概念的一部分做判断,即使判断结果是正确的,仍然有可能因判断主体不一致而产生分歧。日常中的多数对对错判断的不同结果,即引起相互不理解争吵甚至谩骂的形成原因,只是因为各自间判断对象不同。
开放性
开放性的内含,与归纳集合的定义十分相似。即存在论本身是开放性的,涵盖全部认知方法与认知结论的,同时也是包含认知来源的。所有与存在形制相关的如人类是什么,如何理解、解释世界等认知内容,皆为存在论关注的内容,并将其纳入存在论本身。存在论需要将所有存在形式、认知方法、认知内容作为输入,并解释各样对存在形制的理解、认知方法及认知内容。存在论无法涵盖的只有反对生命性的,即否定自身是生命的认知与行为。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存在论作为认知方法论,其本身的认知方法是相对性的,并不具备绝对正确性。因不具备绝对正确性,所以存在论本身并不排他。存在论作为认知方法,是自我生命体可选择的认知方法。自我生命体的个体性使其永远具有选择其生存方式与认知方式的权力。自我生命体选择使用存在论作为认知方法,意味着选择代表其自身的意愿——在当下时刻,解决自身不自知性的意愿。存在论本身不会产生对其自身的评价。只使用叙述式对自身说明。
思维(模拟)工具
思维能力在生命视角下,实质是以自我为基准的对智力能力的应用。即假设所获得的信息(条件),在不同行为选择(模拟)下,将会产生何种结果(推论结果)。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